返回首页

齿轮发展史(齿轮发展及其应用)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15 08:20   点击:2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齿轮发展及其应用

不同类型的齿轮有着不同的工作特性,如:正齿轮传动时,齿面接触线是一条与轴线平行的直线,其轮齿的啮合是沿整个齿宽同时接触,或同时分开,所以容易引起冲击和噪音。为了克服这种缺点,产生了斜齿、螺旋齿、曲齿、圆锥曲齿、双曲线齿等传动以达到传动平稳、减少冲击和噪音等目的。同时这些齿轮在啮合区内,接触线的总长要比直齿轮长,且在同一时间内,有几个齿同时啮合,啮合的部分比直齿多,从而使齿面上的比压降低,提高了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增长了使用寿命。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齿轮的作用是能将一根轴的转动传递给另一根轴,也可以实现减速、增速、变向和换向等动作。

2. 齿轮的发展现状

齿轮修复的方法

齿轮磨损失效是生产实际和设备维护保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失效齿轮如何恢复其原有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减少投入,节约成本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下面将目前常用的齿轮磨损失效修复方法总结如下:

1、调整换位法

调整换位法是将已磨损的齿轮变换方位,利用齿轮未磨损或磨损较轻的另一齿面继续工作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齿轮单向受力运转或齿面单面磨损。由于这种方法能以的方式实现齿轮的180。翻转,因而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变位切削法

变位切削法是将一对磨损后的齿轮中的大齿轮进行负变位切削,去掉磨损部分,另外更换一个新的小齿轮与大齿轮相配,从而恢复齿轮传动性能的修复方法。采用变位切削法修复齿轮时,必须进行必要的验算,以确定变位量,防止根切、齿顶变尖、齿形干涉现象。该方法适用于小齿轮磨损严重,大齿轮磨损较轻的情况,可有效地节约材料,缩短了修复时间。

3、堆焊修复法

堆焊修复法是用堆焊的方法填补轮齿损坏部位,并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恢复使用性能的齿轮修复方法。一般在齿轮发生严重磨损、严重点蚀或剥落时使用。采用堆焊修复法修复的轮齿,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使其避开冲击载荷,以防止焊料脱落。通常,对尺寸较大而且重要齿轮的损伤用堆焊法可获得重大经济效益,并且还可尽快恢复生产。

4、刷镀修复法

刷镀修复法是用吸有镀液的镀刷,对磨损失效的齿轮进行电镀,从而使其恢复规定的表面粗糙度的修复方法。由于镀层中存在大量超细晶粒,因而具有强化镀层,防护磨损的齿轮表面,提高强度和耐磨性等优点。现阶段将纳米颗粒加入到常规电刷镀液中,还可以得到性能更加优越的纳米电刷镀复合镀层。

5、金属涂敷法

金属涂敷法是在磨损后的齿面上涂以金属粉或合金粉层,再进行热处理或机械加工,从而使齿轮恢复到原来尺寸精度的齿轮修复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模数较小,不便于用堆焊等工艺进行维修的齿轮修复,而且随着涂敷技术的发展,其在大模数齿轮修复上也开始应用,并可在齿面上获得高耐磨性及其它特性的覆盖层。

6 、腐蚀再生修复法

腐蚀再生修复法是利用特殊的润滑油添加剂使磨损失效齿面腐蚀而恢复原有性能的修复方法。这种修复方法可在短时间内消除齿轮表面凸起,使齿面发生微塑性变形削峰增合,从而有效抑制齿面破坏,提高齿轮的承载能力。适用于尺寸大,传动精度要求不高的齿轮修复。

7 、 镶齿修复法

镶齿修复法即在原齿轮的根部开一个燕尾槽镶入轮齿,再用螺钉将轮齿毛坯固定在原齿轮上,并将各螺钉焊成一体,然后加工成所需齿形的方法。一般用于修复受载不大,个别齿轮发生严重损伤的轮齿折断的情况。对于严重的齿面磨损,可将失效轮齿锯掉,再采用镶齿修复法。

3. 齿轮发展应用心得体会

根据我以前机加工工作的体会,一般齿轮都是先完成内孔的加工,然后以内孔定位在滚齿机或插齿机上加工轮齿。

4. 齿轮的应用非常广泛

这是由于渐开线齿轮传动具有下述三个优点:

1)传动比恒定,使得运动平稳,2)齿廓受正压力的方向恒定,使得受力平稳,3)安装的实际中心距与理论中心距大小的较小变化时不影响传动比,使得便于安装与制造。目前还没有找到其它曲线的齿廓具有上述三个优点,所以渐开线齿廓的齿轮应用很普遍,一般是渐开线齿轮。

5. 齿轮的发展与应用背景

在屏幕右下方有个设置按钮,图像的样子是个小齿轮。点开后就可以设置音乐了,不过貌似大唐没有背景音乐,只有打怪时的音乐。

6. 齿轮技术发展的主流

齿轮模数是有国家标准的(GB1357-78) 模数标准系列(优先选用)1、1.25、1.5、2、2.5、3、4、5、6、8、10、12、14、16、20、25、32、40、50 模数标准系列(可以选用)1.75,2.25,2.75,3.5,4.5,5.5,7,9,14,18,22,28,36,45 模数标准系列(尽可能不用)3.25,3.75,6.5,11,30 上面数值以外为非标准齿轮。

最常用的模数是5。

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大齿轮的直径是小齿轮的直径的一倍。

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0.004~100毫米;齿轮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上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几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1674年丹麦天文学家罗默首次提出用外摆线作齿廓曲线,以得到运转平稳的齿轮。

7. 齿轮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巳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巳发现的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日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而后是渐开线齿轮,一直到20世纪初,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

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

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现在的Eu-let-Savary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8. 齿轮的应用现状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传动要求 传动要求:须运转平稳 :须运转平稳, 且有足够承载能力。且有足够承载能力。

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传动要求 传动要求:须运转平稳 :须运转平稳, 且有足够承载能力。且有足够承载能力。

9. 齿轮的应用领域

最常见的自行车就是齿轮链条传动。

10. 齿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论文

齿轮传动是依靠各对齿轮的依次啮合来实现的,实际啮合线的长度与基圆齿距的比值称为重合度。为了使齿轮能够连续传动,应该保证前一对齿轮脱离啮合时,后一对齿轮就要进入啮合,因此应该使重合度大于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重合度

外文名 Contact ratio

定义 实际啮合线的长度与基圆齿距的比值

出处

机械原理

用途

齿轮连续传动

应用领域

机械制造

影响参数

齿轮齿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