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kbench弹簧预紧力
analysis setting ---number of steps,2,----static structure,insert,bolt pretension---表格中step 1---preload(输入螺栓预紧的载荷)---step 2 ,设置lock
2. workbench施加预紧力
1.在Analysis Settings的Step Controls中可以设置求解的载荷步和子步。其中Number of Steps为载荷步,该选项主要用于模拟结构的加载顺序或工艺顺序。
2.比如一个螺栓连接结构,首先进行预紧,然后再承受其他外载荷,对于这个问题必须使用两个载荷步,第一个载荷步施加螺栓预紧力,第二个载荷步锁定螺栓预紧力,然后正常施加外载荷。
3.用户将Auto Time Stepping设置为On,可激活自动时间步。Define By用于定义时间步类型,用户可以设为Substeps(子步)或Time(时间增量),这两个参数的关系互为倒数,例如总载荷为10000N,静力学环境求解时间为1s,子步设置为10,则等效时间增量设置为0.1,程序按照1000N进行递增求解。
4.Initial Substeps选项为初始载荷步,即首次求解的载荷比例;Minimum Substeps选项为最小载荷步;Maximum Substeps选项为最大载荷步。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以上三个参数的关系和含义。
5.例如总载荷为10000N,初始子步为10,最小子步为5,最大子步为50,则程序求解时,首先在10000/10=1000N求解,该子步求解完成后,第二个子步,程序根据内部评估,增量范围是10000/5=2000到10000/50=200之间变化,则第二个子步位置的载荷为1000+(2000~200)之间。
3. workbench 预紧力
装配体的处理是比较麻烦的。能计算很容易,能算准很难。
首先确定分析重点,bearing force是支撑力,是一种简化形态的力,更加符合实际,这样不用把轴承模型放进去。实际上轴承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不同,要找供应商要,或者自己测量进行等效。用revolution去代表,对局部应力影响大,多向力传递的话对远端也有较大影响,就看力的传递分配与实际相比变化多大了。
严格来说,不能直接bonded两个面来代替螺栓连接,越大的连接面影响越大,螺栓的个数影响接触刚度。当然可以通过预应力模态(先计算装配,添加螺栓预紧力,再重启动进行模态计算)分析计算,但计算就慢了。预应力模态计算精度同样取决于预紧力的大小、摩擦系数等因素,不同的设备和工人预紧力有偏差,预紧后可能会松弛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验、仿真和理论都会有差距。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去校核你的方法和经验,找到一个保守的设置方法。不同的工业品经验设置可能不同。前期计算可以取较大的安全系数。
祝早日找到好方法。
4. workbench加预紧力
如果你的结构中螺纹连接不会出问题,不是考核的重点,完全可以不考虑,不用螺纹建模。
如果要考核螺纹的强度,可以将螺纹简化成圆柱,在ansys workbench里面有螺栓预紧载荷。
如果还要考核螺纹牙的受力状况,就要对螺纹和螺纹孔进行详细建模,不过这时模型就会很复杂,不利于求解,一般也很难算准
5. workbench 弹簧
据我所知combin单元建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连接两点成为一条线,然后赋予combin的属性;另一种也是较常用的一种,是把结构单元mesh完后,选择你要布置弹簧的两个点,直接连接做成element,命令流格式为:
type,1
real,1
E,1,2
弹簧单元就建立完成了。
combin14很简单,包括弹簧和阻尼两个参数,你看一下help文档就很清楚了,参数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combin40功能较强大,可用于更复杂非线性问题。
6. workbench弹簧刚度
软件分析转动副设置中一般都未考虑抗扭刚度,采取默认设置。
抗扭刚度与材料的几何截面和材料性能有关。
7. workbench如何打开弱弹簧
径向约束,轴向两端约束,再设置下接触对(这个是关键),按照这样的话是一个非线性问题,求解时间较长。
我建议你把弹簧单个拎出来,两端及径向约束住,然后给中间弹片一个位移约束,也能够求的应力应变。
8. workbench螺纹预紧力
装配体的处理是比较麻烦的。能计算很容易,能算准很难。
首先确定分析重点,bearing force是支撑力,是一种简化形态的力,更加符合实际,这样不用把轴承模型放进去。实际上轴承轴向刚度和径向刚度不同,要找供应商要,或者自己测量进行等效。用revolution去代表,对局部应力影响大,多向力传递的话对远端也有较大影响,就看力的传递分配与实际相比变化多大了。
严格来说,不能直接bonded两个面来代替螺栓连接,越大的连接面影响越大,螺栓的个数影响接触刚度。当然可以通过预应力模态(先计算装配,添加螺栓预紧力,再重启动进行模态计算)分析计算,但计算就慢了。预应力模态计算精度同样取决于预紧力的大小、摩擦系数等因素,不同的设备和工人预紧力有偏差,预紧后可能会松弛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实验、仿真和理论都会有差距。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实验去校核你的方法和经验,找到一个保守的设置方法。不同的工业品经验设置可能不同。前期计算可以取较大的安全系数。
祝早日找到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