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流继电器rc吸收电路
用RC吸收回路也不行,单相电动机里的电容存的电很猛的,电动机起停会产生很高的感生电压,加个压敏电阻也不好,建议换成普通的继电器。继电器干扰可以加RC吸收回路。
1、直流继电器,需在线圈两端并联二极管?
2、对于交流来说,需在触点(电源在高频分析时短路)两端并联RC吸合回路,RC吸合回路由电容和电阻串联组成。电阻经验值:10-100欧姆,电容经验值:0.1uF/250V或者0.22-0.47uF220V交流电的峰值电压是310V,加上电容电压的叠加,最坏情况达620V,好没考虑220V电压的波动。。。。用固态继电器最好用1000V以上的
2. 开关管rc吸收电路
就是一个基本的RC吸收电路,主要是为了解决MOSFET开关的尖峰问题的。
1、电阻R 的最重要作用是产生阻尼,吸收电压尖峰的谐振能量,是功率器件。
电容C的作用并不是电压吸收,而是为R阻尼提供能量通道。
RC吸收并联MOS管上,C提供能量通道,C 的大小决定吸收程度,最终目的是使R形成功率吸收。
2、补偿电路,不知道你说的是RC和运放一起形成的补偿电路,还是简单的分压RC补偿电路,
3. RC吸收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相交流一体化移相调压模块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内部集三相移相触发电路、单向可控硅、RC阻容吸收回路及电源电路等于一体。
可在自动或手动输入控制作用下,产生三相可改变导通角的强触发脉冲信号,再以此分别控制内部可控硅,实现三相负载电压从0 V到电网全电压的无级可调,从而调节输出给三相负载电功率。调压模块直接带动变压器等感性负载或电加热等阻性负载,可适用于小功率三相力矩电机的调速,及风机、水泵等的调速,也可应用于交流电机的缓启动。调压模块采用SMT工艺,DCB陶瓷基板,其体积小、外围接线少、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4. 交流继电器rc吸收电路原理
1、晶闸管输出电路只能驱动交流负载,响应速度也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要快,寿命要长。
晶闸管输出的驱动能力要比继电器输出的要小,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AC85~242V;
单点输出电流为0.2A~0.5A,当多点共用公共端时,每点的输出电流应减小(如单点驱动能力为0.3A的双向晶闸管输出,在4点共用公共端时,最大允许输出为0.8A/4点)。
注意:为了保护晶闸管,通常在PLC内部电路晶闸管的两端并接RC阻容吸收元件(一般为0.015uF/22Ω左右)和压敏电阻,因此在晶闸管关断时,PLC的输出仍然有1~2mA的开路漏电流,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小型继电器在PLC输出OFF时无法关断的情况。
2、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A(电压×电流),因此,PLC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一般数十万次左右,根据负载而定,如连接感性负载时的寿命要小于阻性负载)。
继电器输出的响应时间也比较慢(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适合使用此种类型的电路输出形式(可以根据场合使用下面介绍的两种输出形式)。
当连接感性负载时,为了延长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对于外接直流电源时的情况,通常应在负载两端加过电压抑制二极管;对于交流负载,应在负载两端加RC抑制器。
5. 直流继电器rc吸收电路
当加在固态继电器交流两端的电压峰值超过交流固态继电器所能承受的最高电压峰值时,固态继电器内的元件便会被电压击穿而造成交流固态继电器损坏,选取合适的电压等级和并联压敏电阻可以较好地保护交流固态继电器。
a、交流负载为220v的阻性负载时可选取220v电压等级的交流固态继电器。
b、交流负载为220v的感性负载或交流负载为380v的阻性负载时可选取380v电压等级的交流固态继电器。
c、交流负载为380v的感性负载时可选取480v电压等级的交流固态继电器(480v等级的交流固态继电器还具有更高的静态dv/dt指标);其他要求特殊、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如电力补偿电容器切换、电动机正反转等均须选取480v电压等级的交流固态继电器。
d、交流负载的电压小于100vac以下场合时,选择固态继电器最好向我公司咨询定制。交流固态继电器过压的保护:除交流固态继电器内部本身有rc吸收回路保护外,还可以采取并联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mov面积大小决定吸收功率,mov的厚度决定保护电压值。
一般220v系列交流固态继电器可选取500v-600v的压敏电阻,380v系列交流固态继电器可选取800v-900v的压敏电阻,480v系列交流固态继电器可选取1000v-1100v的压敏电阻。
6. 线圈rc吸收电路
线圈的具体作用:
1、阻流作用
电感线圈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总是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抗衡。电感线圈对交流电流有阻碍作用,阻碍作用的大小称感抗xl,单位是欧姆。它与电感量l和交流电频率f的关系为xl=2πfl,电感器主要可分为高频阻流线圈及低频阻流线圈。
2、调谐与选频作用
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可组成lc调谐电路。即电路的固有振荡频率f0与非交流信号的频率f相等,则回路的感抗与容抗也相等,于是电磁能量就在电感、电容来回振荡,这lc回路的谐振现象。
谐振时电路的感抗与容抗等值又反向,回路总电流的感抗最小,电流量最大(指 f=“f0“的交流信号),lc谐振电路具有选择频率的作用,能将某一频率f的交流信号选择出来。
7. 开关电源rc吸收电路
rc缓冲电路又称rc吸收电路,它的作用是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
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
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8. 交流接触器rc吸收电路
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RC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RC阻容吸收电路。 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结组成。 在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串联电阻R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网络就是常用的保护方法之一。
9. 接触器rc吸收电路图
PLC的安装接线注意事项如下:
1、PLC应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开关柜内。
在柜内PLC应远离动力线(二者之间距离应大于200mm)。与PLC装在同一个柜子内的电感性负载,如功率较大的继电器、接触器的线圈,应并联RC消弧电路。
2、PLC的输入与输出最好分开走线,开关量与模拟量也要分开敷设。模拟量信号的传送应采用屏蔽线,屏蔽层应一端或两端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屏蔽层电阻的1/10。交流输出线和直流输出线不要用同一根电缆,输出线应尽量远离高压线和动力线,避免并行。
10. 交流继电器rc吸收电路电压
PLC输出就包括继电器输出,PLC的输出类型有三种,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可控硅输出。
继电器输出:电压范围宽,一般是≤AC250V或者≤DC30V。电流大,1~2A左右。动作频率低,1Hz左右。
晶体管输出:控制电压范围窄,一般DC5-30V。电流小,一般是0.5A左右。动作频率高,1KHz左右,支持高速脉冲输出的输出口甚至能达到100KHz。
晶闸管(可控硅)输出:控制电压范围窄,只能是交流。电流大。频率高。这个使用量很少
11. 交流继电器rc吸收电路图
PLC的输出电路形式一般分为: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三种。弄清这三种输出形式的区别,对于PLC的硬件设计工作非常有必要。下面以三菱PLC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这三种输出电路形式的区别和注意事项,其它公司的PLC输出电路形式也大同小异。
1、继电器输出电路
该种输出电路形式外接电源既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PLC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允许负载一般是AC250V/50V以下,负载电流可达2A,容量可达80~100VA(电压×电流),因此,PLC的输出一般不宜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一般通过一个小负载来驱动大负载,如PLC的输出可以接一个电流比较小的中间继电器,再由中间继电器触点驱动大负载,如接触器线圈等)。
PLC继电器输出电路的形式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也有限制(一般数十万次左右,根据负载而定,如连接感性负载时的寿命要小于阻性负载)。此外,继电器输出的响应时间也比较慢(10ms)左右,因此,在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不适合使用此种类型的电路输出形式(可以根据场合使用下面介绍的两种输出形式)。
当连接感性负载时,为了延长继电器触点的使用寿命,对于外接直流电源时的情况,通常应在负载两端加过电压抑制二极管;对于交流负载,应在负载两端加RC抑制器。
2、晶体管输出电路
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相比于继电器输出响应快(一般在0.2ms以下),适用于要求快速响应的场合;由于晶体管是无机械触点,因此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的寿命长。晶体管输出型电路的外接电源只能是直接电源,这是其应用局限的一方面。另外,晶体管输出驱动能力要小于继电器输出,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DC5V~30V,允许负载电流为0.2A~0.5A。这两点的使用晶体管输出电路形式时要注意。
3、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
双向晶闸管输出电路只能驱动交流负载,响应速度也比继电器输出电路形式要快,寿命要长。
双向晶闸管输出的驱动能力要比继电器输出的要小,允许负载电压一般为AC85~242V;单点输出电流为0.2A~0.5A,当多点共用公共端时,每点的输出电流应减小(如单点驱动能力为0.3A的双向晶闸管输出,在4点共用公共端时,最大允许输出为0.8A/4点)。注意:为了保护晶闸管,通常在PLC内部电路晶闸管的两端并接RC阻容吸收元件(一般为0.015uF/22Ω左右)和压敏电阻,因此在晶闸管关断时,PLC的输出仍然有1~2mA的开路漏电流,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小型继电器在PLC输出OFF时无法关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