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常见的显微镜有哪三种(显微镜的物镜有哪三种)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04 23:31   点击:197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显微镜的物镜有哪三种

显微镜通常配备有3—4个物镜-生物暗视野观察

        显微镜通常都配备有3—4个物镜,其放大倍数分别在4×到100×之间。物镜的工作距离指的是在准确的焦点状态下透镜的外表面与盖玻片(如果使用的话)表面或与被观察样品之间的距离。数值孔径值越大、分辨率越高,物镜的工作距离就越短。   在有效放大范围内,放大倍数越大,能看清的被观察对象越小

。人眼的分辨能力在0.2 mm,因此物镜的有效放大倍数的极限是其数值孔径值的l 000倍。大多数标准显微镜使用10×目镜,在使

用油镜时达到其最高放大倍数,即1 000×。在使用高质量的物镜时,也可以配备15×目镜,从而获得l 500×的有效放大倍数,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放大倍数将并不能使我们看到更多的细节。

2. 显微镜的两大类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和聚光器四个部件。广义的说也包括照明光源、滤光器、盖玻片和载玻片等。(一)、物镜物镜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部件,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故叫做物镜或接物镜。1、物镜的分类物镜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干燥物镜和浸液物镜;其中浸液物镜又可分为水浸物镜和油浸物镜(常用放大倍数为90—100倍)。根据放大倍数的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10倍以下)、中倍物镜(20倍左右)高倍物镜(40—65倍)。根据像差矫正情况,分为消色差物镜(常用,能矫正光谱中两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和复色差物镜(能矫正光谱中三种色光的色差的物镜,价格贵,使用少)。(所谓象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形状上的差别;色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颜色上的差别)

(消除色差(当不同波长的光线通过透镜的时候,它们折射的方向略有不同,这导致了成像质量的下降)2、物镜的主要参数:物镜主要参数包括:放大倍数、数值孔径和工作距离。①、放大倍数是指眼睛看到像的大小与对应标本大小的比值。它指的是长度的比值而不是面积的比值。例:放大倍数为100×,指的是长度是1μm的标本,放大后像的长度是100μm,要是以面积计算,则放大了10,000倍。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②、数值孔径也叫镜口率,简写N•A

或A,是物镜和聚光器的主要参数,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成正比。干燥物镜的数值孔径为0.05-0.95,油浸物镜(香柏油)的数值孔径为1.25。③、工作距离是指当所观察的标本最清楚时物镜的前端透镜下面到标本的盖玻片上面的距离。物镜的工作距离与物镜的焦距有关,物镜的焦距越长,放大倍数越低,其工作距离越长。例:10倍物镜上标有10/0.25和160/0.17,其中10为物镜的放大倍数;0.25为数值孔径;160为镜筒长度(单位mm);0.17为盖玻片的标准厚度(单位

mm)。1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6.5mm,40倍物镜有效工作距离为0.48mm

。3、物镜的作用是将标本作第一次放大,它是决定显微镜性能的最重要的部件——分辨力的高低。分辨力也叫分辨率或分辨本领。分辨力的大小是用分辨距离(所能分辨开的两个物点间的最小距离)的数值来表示的。在明视距离(25cm)之处,正常人眼所能看清相距0.073mm的两个物点,这个0.073mm的数值,即为正常人眼的分辨距离。显微镜的分辨距离越小,即表示它的分辨力越高,也就是表示它的性能越好。显微镜的分辨力的大小由物镜的分辨力来决定的,而物镜的分辨力又是由它的数值孔径和照明光线的波长决定的。当用普通的中央照明法(使光线均匀地透过标本的明视照明法)时,显微镜的分辨距离为d=0.61λ/N•A式中d——物镜的分辨距离,单位

nm。 λ——照明光线波长,单位 nm。 N•A

——物镜的数值孔径例如油浸物镜的数值孔径为1.25,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700nm ,取其平均波长550 nm,则d=270

nm,约等于照明光线波长一半。一般地,用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力的极限是0.2μm。(二)、目镜因为它靠近观察者的眼睛,因此也叫接目镜。安装在镜筒的上端。1、目镜的结构通常目镜由上下两组透镜组成,上面的透镜叫做接目透镜,下面的透镜叫做会聚透镜或场镜。上下透镜之间或场镜下面装有一个光阑(它的大小决定了视场的大小),因为标本正好在光阑面上成像,可在这个光阑上粘一小段毛发作为指针,用来指示某个特点的目标。也可在其上面放置目镜测微尺,用来测量所观察标本的大小。目镜的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因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焦距成反比)。2、目镜的作用是将已被物镜放大的,分辨清晰的实像进一步放大,达到人眼能容易分辨清楚的程度。常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16倍。3、目镜与物镜的关系物镜已经分辨清楚的细微结构,假如没有经过目镜的再放大,达不到人眼所能分辨的大小,那就看不清楚;但物镜所不能分辨的细微结构,虽然经过高倍目镜的再放大,也还是看不清楚,所以目镜只能起放大作用,不会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有时虽然物镜能分辨开两个靠得很近的物点,但由于这两个物点的像的距离小于眼睛的分辨距离,还是无法看清。所以,目镜和物镜即相互联系,又彼此制约。(三)、聚光器聚光器也叫集光器。位于标本下方的聚光器支架上。它主要由聚光镜和可变光阑组成。其中,聚光镜可分为明视场聚光镜(普通显微镜配置)和暗视场聚光镜。1、光镜的主要参数数值孔径(N•A

)是聚光镜的主要参数,最大数值孔径一般是1.2—1.4,数值孔径有一定的可变范围,通常刻在上方透镜边框上的数字是代表最大的数值孔径,通过调节下部可变光阑的开放程度,可得到此数字以下的各种不同的数值孔径,以适应不同物镜的需要。有的聚光镜由几组透镜组成,最上面的一组透镜可以卸掉或移出光路,使聚光镜的数值孔径变小,以适应低倍物镜观察时的照明。2、聚光镜的作用聚光镜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起会聚光线的作用,以增强标本的照明。一般地把聚光镜的聚光焦点设计在它上端透镜平面上方约1.25mm处。(聚光焦点正在所要观察的标本上,载玻片的厚度为1.1mm左右)3、可变光阑可变光阑也叫光圈,位于聚光镜的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中心部分形成圆孔。其作用是调节光强度和使聚光镜的数值孔径与物镜的数值孔径相适应。可变光阑开得越大,数值孔径越大(观察完毕后,应将光圈调至最大)。在可变光阑下面,还有一个圆形的滤光片托架。(四)反光镜反光镜是一个可以随意转动的双面镜,直径为50mm,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凹面,其作用是将从任何方向射来的光线经通光孔反射上来。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弱,是在光线较强时使用,凹面镜反射光线的能力较强,是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反光镜通常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装在聚光器下面,可以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上任意旋转。反光镜的作用是使由光源发出的光线或天然光射向聚光器。当用聚光器时一般用平面镜,不用时用凹面镜;当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弱时用凹面镜。观察完毕后,应将反光镜垂直放置。(五)照明光源显微镜的照明可以用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

1、天然光源光线来自天空,最好是由白云反射来的。不可利用直接照来的太阳光。

2、人工光源①、对人工光源的基本要求:有足够的发光强度;光源发热不能过多。②、常用的人工光源:显微镜灯;日光灯(六)滤光器安装在光源和聚光器之间。作用是让所选择的某一波段的光线通过,而吸收掉其他的光线,即为了改变光线的光谱成分或削弱光的强度。分为两大类:滤光片和液体滤光器。(七)盖玻片和载玻片盖玻片和载玻片的表面应相当平坦,无气泡,无划痕。最好选用无色,透明度好的,使用前应洗净。盖玻片的标准厚度是0.17±0.02mm,如不用盖玻片或盖玻片厚度不合适,都回影响成像质量。载玻片的标准厚度是1.1±0.04mm,一般可用范围是1—1.2mm,若太厚会影响聚光器效能,太薄则容易破裂

3. 显微镜的物镜有哪三种镜片

  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  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疑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早于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光学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明视野显微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它有着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对物体的放大及分辨本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使物体成像。自1938年Ruska发明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至今,除了透射电镜本身的性能不断的提高外,还发展了其他多种类型的电镜。如扫描电镜、分析电镜、超高压电镜等。结合各种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可对样品进行多方面的结构 或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显微镜被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图像。常用于生物、医药及微小粒子的观测。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4. 显微镜有哪几种

分为三类,电子类,玻璃类,机器类

5. 显微镜的物镜有哪三种颜色

物镜上的颜色代表着放大倍率,这样很容易识别物镜的放大倍率。红色标记表示放大倍率为4倍或5倍,黄色代表10倍,绿色代表20倍,兰色代表40倍,50 倍或60倍。白色代表100倍。奥林巴斯识别相差物镜用红色标记靠近物镜的前透镜,识别无限远相差物镜用绿色表示。

6. 显微镜物镜相当于什么镜

显微镜物镜相当于眼睛的晶状体。

1、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目镜相当于普通的放大镜,该实像又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焦距不同。物镜的凸透镜焦距小于目镜的凸透镜的焦距。

经显微镜到人眼的物体都成倒立放大的虚像。反光镜用来反射,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一般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在光线较强时使用;一个是凹面镜,在光线较弱时使用,可会聚光线。

扩展资料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

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

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偏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

1、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是用于研究所谓透明与不透明各向异性材料的一种显微镜,在地质学等理工科专业中有重要应用。

2、光学显微镜通常皆由光学部分、照明部分和机械部分组成。无疑光学部分是最为关键的,它由目镜和物镜组成。

3、电子显微镜有与光学显微镜相似的基本结构特征,但它有着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的对物体的放大及分辨本领,它将电子流作为一种新的光源,使物体成像。

7. 显微镜的三个物镜分别是什么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3、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4、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

5、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6、粗准焦螺旋: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7、细准焦螺旋: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

8、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9、目镜:放大物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10、物镜:放大物象。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