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道路渠化设计(道路渠化设计规范)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4 00:36   点击:23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道路渠化设计规范

渠化交通【channelization】指的是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方法。渠化交通是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带按交通量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性质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那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

2. 路段渠化措施

淯阳桥改造工程北起人民路七一路交叉口,南至华山路长江路交叉口,工程总长度约1770米,其中新建跨白河桥一座,桥梁全长约700米,主桥长约650米,桥宽约40米,按双向六车道布置;新建人民路约240米,规划红线60米,按双向六车道布置;现状七一路(滨河路至人民路段)改造为南向西单行道,使得滨河路向人民路及七一路的右转车辆提前分流,以解决滨河路与人民路交叉口(淯阳桥桥头)的交通压力;华山路提升改造约830米,规划红线40米。桥型以原桥五跨连拱的形式为基础,延续老南阳人的情怀,同时融入时代元素,更具有标志性。

同时,该项目还涉及交叉口优化五处,分别为人民路七一路交叉口、人民路滨河路交叉口、七一路滨河路交叉口、白河大道华山路交叉口、华山路长江路北半幅交叉口。均设置左右转专用车道、渠化岛和人行二次过街安全岛等设施,以保障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规划背景

淯阳桥位于我市中心城区白河中段、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核心区,是中心区域的重要通道。本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提升中心城区城市风貌,完善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沿线人文景观建设,同时缓解上下游桥梁的交通压力。

淯阳桥南岸以居民区为主,北岸则集中了大量的商业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优质的教育及医疗资源,上下游桥梁交通压力巨大,淯阳桥的重建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2017年,因原淯阳桥梁底标高已不满足现有的防洪要求,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该桥禁行至今。

本项目的实施,将对贯彻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区域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助推南阳大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增强城市凝聚力,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理念

作为南阳人生命中难以割舍的情结、不可磨灭的符号,淯阳桥横跨24载漫长时空,如彩虹卧波般一头牵着回忆,一头挽着现在。它承载着南阳人的情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它总能唤醒你记忆里的点点滴滴,勾起人们对故乡南阳的深深思恋。

为了延续南阳人的淯阳桥情怀,桥型方案设计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以延续老桥五跨连拱的形式为基础;2.更时尚、更多创新、更具标志性。

3. 道路渠化设计规范标准

是指一种采取设置交通岛或者交通标线、设立标志来疏导、引导道路交通流,并使交通流畅,达到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行车安全,确保过路行人安全的目的。

渠化车道要优先保证主要运行方向车流的畅通;控制车辆汇流、分流或穿越处的角度和位置。利用交通岛的布置,控制车速,防止超车,并在其上设置交通标志以及作为行人过街时避车用的安全岛,尽量缩短车辆和行人在路口的通过距离和通过时间。

4. 道路交叉口渠化规范

一、当前方路段存在易发作事端的小半径弯道、出现非常规的路中阻隔设置,以及视野不好的T型交叉口等状况时,应设置线形诱导标。

线形诱导标

二、 线形诱导标的设置办法,应契合下列规定:

1 、设置于干路或支路上易发作事端的弯道、视野不好的T型交叉口等处,应选用横向蓝底白图形;

2 、设置于快速路时,应选用绿底、白图形、白边边框、绿色衬边;

3、 设置于非常规的路中阻隔设备端部、渠化设备的端部、桥头号,应选用竖向红底白图形;

4 、设置于易发作事端的弯道时,偏角小于或等于7°的曲线路段,可在曲线中点方位设一块线形诱导标;当受空间和条件限制,应提早设置,并应选用辅助标志告知间隔;

5、 对偏角大于7°、曲线较长的弯道,可根据需求设置若干块线形诱导标,并应确保路途使用者在曲线内连续看到不少于3块线形诱导标。

三、双车路途途可并设两个方向的线形诱导标。

四、设置线形诱导标后,可不再设置路途平面线形警告标志。

5. 道路标线渠化

合流标志一般是设置在道路汇流处前方道路,用来警告车辆行驶人注意前方有车辆汇合进来。

注意合流标志的图案为:主干线旁边旁边有一条细的分车道岔开,分车道和主干线交叉后汇合成一个方向的线路,粗线代表主干线,细线代表分车道,箭头代表直行,整体为三角形黄牌标志。

注意合流标志有左向合流和右向合流两种,左向合流表示车辆即将从左边分车道汇入,右向合流表示车辆即将从右边分车道汇入。

6. 路口渠化设计

交通渠化是指对道路交通实行空间分离,使各类交通像渠道内的水流一样各行其道,顺序行驶。其基本内容是:在道路路段或平面交叉路口用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隔离护栏、交通岛、绿化带等设施分隔车道,使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车辆顺着一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顺畅通过。

正文

通常实施的措施有:①缩窄进口车道宽度,增辟左、右转弯专用车道,提高交叉路口通过能力。②缩小交通流的交叉面积,避免交通行为人的注意力分散而引起的交通事故。③用导流设施限制车辆向禁止驶人方向转弯,提高交叉路口使用效率。④设置行人安全岛,缩短行人过街时间等。它是交通系统管理的常用措施。

7. 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

控制计划的5 个要素:

1、样件研制。主要解决设计是否满足顾客要求,也就是要达到产品的设计定型;

2、试生产。主要解决的是工艺过程是否满足产品设计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要解决工艺定型; 样件研制、试生产的批量生产的时候,都要使用控制计划。

3、提供可追溯证据。控制计划中记录了实际使用的材料、设备、工具、方法等信息。以便将来需要时追溯。

4、知识积累。控制计划必须根据工艺水平的发展,及时更改。因此,它反映了质量管理体系当前的控制和测量水平。

5、批量生产控制计划是一个动态文件。它不是编制好后就不变了。恰恰相反,它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变更的。通过大批量 的生产实践,应当发现有好多地方值得改进的。这样,它才能起 到反映当前工艺水平作用。

8. 道路渠化设计规范最新版

为了提高我省农村公路设计质量,规范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行业管理行为,严把设计审查、审批关口,依据国家现行公路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及陕西省公路局《关于加强农村公路设计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设计审批及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及管理经验,特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县乡公路改建工程、建制村通畅工程、桥涵配套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及通村联网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拟升等为国省道的重点农村公路项目应按照现行国省干线公路设计及审查的相关要求执行。

二、基本原则

(一)农村公路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

(二)农村公路设计必须满足国家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规定,并符合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批复精神。

(三)农村公路设计应尽量充分利用旧路、原有桥梁和隧道,减少占地和拆迁,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四)农村公路设计应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提高工程耐久性,保证工程质量。

三、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设计应在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14)的前提下,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质条件和群众出行需要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技术标准;一般不宜采用极限指标:

(一)县乡公路改建工程原则上以三级公路为主,路基宽度不小于7.5米。确因条件受限的可适当降低标准,但不得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度须达到6.5米,且安保、排水、防护等必须同步到位。

(二)通村公路和通村联网工程路基宽度不小于5.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4.5米,且安保、排水、防护等必须同步到位。确因地形、地址条件受限无法达到的,应按照有关要求设置错车带,完善相关标志、标牌。

(三)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应满足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有关规定,并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以钢板或钢索护栏、水泥防撞墩、水泥防撞墙等为主。

(四)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应满足《陕西省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实施意见》有关规定,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原则上不小于3.5米,路面完好,路肩硬化;因地形限制无法达到上述标准时,应按照要求设置错车带;同时,桥涵、排水、防护及安保设施齐全。

(五)农村公路桥涵配套及危桥改造工程设计应当采用经济实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荷载等级应不低于公路Ⅱ级,桥梁宽度不少于7.5米(桥面净宽6.5米,防撞护栏2×0.5米);并应适度超前,高于现有公路一个技术等级。

四、设计要求

(一)总体要求

1.设计文件编制应符合国家现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有关要求。

2.设计文件应附设计单位工程设计和工程勘察资质证书复印件,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3.设计文件中设计、复核、审核人员及项目负责人、单位负责人签字应齐全,且不能用印章代替签名。

4.设计文件应附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件;当设计文件与工可批复或上一阶段设计批复不一致时,应在设计文件总说明中逐条予以解释和说明。

(二)旧路调查和评定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前,设计单位要对旧路建设养护史及道路使用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描述,作为设计文件编制的基础和依据:

1.对旧路基本建设和养护情况进行调查和描述,包括建设年代、设计标准、路基路面宽度、各结构层厚度、桥涵结构形式,以及防护、安保等附属实施。

2.对旧路平纵指标采用情况进行调查,特别是对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急弯、长大纵坡、超限纵坡、视距不良及事故多发路段应进行详细调查,必要时应进行实测。

3.路基及防护调查应以路堑段、石质挖方路段、半填半挖路段、地质不良路段及路面病害集中路段等为重点。调查需要增设防护的段落、位置,并阐述理由。

对沉陷及湿软路基路段应加强挖探调查,挖探深度应为1.5~2.0米。应每50cm测定一次含水率,用以判定土基的湿软程度。要加强沿线地下水、层间水的调查,对地下水引起的病害应查明水源。

4.路面使用状况调查

(1)旧路技术状况评价应严格按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有关规定,对旧路路面结构强度、破损率、平整度等3项指标进行调查。其中破损率(PCI)和平整度(QRI)指标用于对旧路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公路改建或改造的必要性;路面结构强度(PSSI)为实测指标,用以判定旧路面强度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强设计。

(2)对旧路面应现场钻孔取芯或挖探坑检测,频率不小于1个/公里,深度应大于旧路面结构层总厚度,并在施工图设计中附有芯样照片与各结构层完整性状况的简要说明。

(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还应对断板率、板底脱空状况进行调查;对拟利用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进行劈裂强度试验,确定弯拉强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并附相关试验报告。

5.对全线旧桥建设年代、设计荷载、桥梁结构、水文地质和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对桥梁技术状况进行评定。对旧桥结构完好,无法判定或需要提高荷载等级的,必要时应进行荷载试验,以确定旧桥承载能力。

6.涵洞、排水设施调查时,设计单位应逐个核查沿线现有排水设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详细描述。

7.交通流量调查应实事求是,在收集现有交通流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拟改建路段交通量及交通构成进行实地观测和调查,预测分析远景交通量。

(三)路线平纵面设计

1.路线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注意与沿线环境和景观的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方便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城镇化建设。

2.路线设计应尽量利用旧路、现有桥梁和隧道,避免大改大调和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同时应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断层等地质不良路段。

3.一条农村公路可视具体情况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但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过渡段,确保过渡段长度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并设置警告标志。

4.路线设计时,应避免采用极限指标。应对不符合标准及规范规定的小半径、小偏角、视距不良等平面指标,以及超限纵坡、连续长大纵坡,特别是平纵指标较差宜造成事故多发的路段进行改造或优化。

5.对于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个别平纵指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或需要降低技术指标的,设计单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以利正确决策。

6.对于回头弯、小半径等视距不良路段,应开挖视距平台,并增设警告标志。

7.路线设计时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量做到填挖平衡,避免大填大挖,不切合实际的采用较高指标。条件允许时,可采取桥梁或隧道方式,减少路基填筑和路基开挖工程量。

(四)路基工程

1.沿河、沿溪公路的路基边缘设计标高,应不低于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加壅水高,并预留0.5m的安全高度。

2.路基填方

(1)路基填筑填料的选择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其CBR值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优先采用砾类土、砂类土等水稳性较好的材料。采用细粒土做填料时,其强度应满足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当细粒土填料强度不满足要求或进行路床加固时,可掺加水泥或石灰进行改良;水泥或石灰的参加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

(2)桥涵台背填筑、车行道路面下暗埋管线沟槽回填宜采用砂砾、粗砂等透水性材料回填压实。透水性材料缺乏时,可采用以水泥或石灰为结合料的无机结合料材料填筑。

(3)应高度重视废渣土、废旧混凝土和废旧砖石及其它废旧圬工砌体的再生利用,结合实际条件在路基填料及基底换填处理中予以考虑。

(4)路基填挖过渡段及旧路路基加宽设计时,应严格按照挖台阶进行设计,台阶宽度原则上不小于2米,并适当提高路基压实度1%,以确保压实质量和整体稳定,避免产生工后不均匀沉降。

3.路基挖方

(1)路基挖方设计应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土质和石质,充分考虑岩层结构和地下水发育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和现行标准,合理确定边坡开挖分台阶高度、边坡坡率、平台宽度等,确保边坡稳定。

(2)挖除和换填

当路线经过湿陷性黄土地区时,应挖除路床上部40厘米并采用水泥或石灰稳定土进行换填处理。

(3)取、弃土场

路基填挖设计时应尽量做到填挖平衡,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取、弃土场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情况,并进行详细的防护、绿化设计,减少水土流失。

4.路基防护

(1)边坡防护设计以不引发新的地质灾害、不过多增加投资为原则。上边坡防护要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相协调,路基加宽路段应多帮少挖,尽可能减少对上边坡的扰动。

(2)挡墙断面形式的选择应结合现场实际,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取;同时应尽量避免设置高、长挡墙。

一般填方或挖方边坡坡面宜采取骨架护坡加草(灌)绿化、矮挡墙配合草(灌)绿化等防护措施。

沿河、沿沟道路位于冲刷特别严重的路段,浸水挡土墙常水位以上1米以下范围应采用水泥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结构型式。水流冲刷严重路段,应设置现浇混凝土或浆砌片石护坡、护坦、石笼等防冲刷措施。

(3)挡墙基础设计应在详细进行地质勘探和试验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基底承载力,基础埋置深度,确保结构设计稳定可靠。在非河道冲刷的平坦路段,挡墙埋置深度宜为1m;在沿河的冲刷路段,挡墙埋置深度应不小于最大冲刷线以下1m。地基承载力不足时,沿河挡墙可采用换填砂砾或贫混凝土加固;无冲刷的平坦地段可采用水泥或石灰为结合料的无机结合料换填,换填深度一般为60~80cm。

(4)对于已出现裂缝、鼓胀、错台等病害的挡墙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干砌挡土墙,应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拆除重建。

(5)上边坡崩塌、落石防护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及工程具体要求,采用阶梯式护面墙结合绿化、锚杆(索)框格结合绿化、挂网防护等防护方式。

上边坡高度较小且有刷坡治理空间的边坡崩塌(滑塌)路段,可采取设置挡土墙、预留碎落平台并适当刷坡、清理坡面不稳定岩体等防治措施。

5.排水工程

(1)排水设计要绘制排水系统图,需新增设排水设施路段要与旧排水设施形成系统,保证水有出路。

(2)应根据当地降雨量、汇水面积和地形特点,合理确定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结构形式和断面尺寸,并应注意与路边山体排洪沟、涵洞的衔接。

(3)过村镇路段排水设施应与城镇现有或规划的排水系统相协调。排水沟应保证居民出行安全和车辆通行安全,宜采用占地少的矩形断面。零星住户门前应采用矩形边沟加过户涵型式;穿越城镇、村庄等民居密集地段应设置带泄水孔的盖板边沟或采用集水井接暗管的路基排水方式。

(4)山区路段排水边沟设置应首先考虑排水功能需要,根据汇水面积大小,优先选择梯形边沟;汇水面积较小时,可采用浅碟形或L型水沟,确保行车安全。

(5)挖方路段或斜坡路堤上方流入路界的地表径流量大时,应设置梯形或矩形截水沟。深路堑或高路堤坡面径流量大时,其边坡平台应设置平台排水沟。陡坡或沟谷地段的排水设施,宜结合现场情况增设急流槽(管)、跌水等消能结构物。

(6)对地下水位较高、渗水量较大的填挖交界路段、挖方山体渗水路段应设置盲沟或渗沟,排除地下水,保证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盲沟设计应首选土工合成材料盲沟。渗沟采用片石渗沟。

6.特殊路基

(1)山区道路应尽量设法绕避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多发区域。无法绕避的路段,应在详细地质勘探和试验的基础上,采取以恢复植被、截水、护坡、拦挡、排导和防护等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治理。

(2)高边坡、特殊岩体和存在不利结构面的边坡,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支挡工程、防排水工程等预防措施,避免产生工程滑坡。

(3)平原区及山间盆地的鱼塘、河沟、湿地、回填场地等特殊地段存在软弱地基,应结合地质勘察报告、工程具体情况和实际条件确定相宜的处理措施。

(4)对于湿陷性黄土、软土路基、池塘沼泽等特殊路基填筑,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和现行标准,在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试验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同时,设计文件中应进行沉降观测设计,确保路基稳定性。

(五)路面工程

1.路面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旧路强度,结合旧路病害及弯沉测定资料,分段进行补强或罩面设计。

2.路面铺筑前,应结合病害调查结果,对旧路病害进行彻底处理。采用半刚性基层结构补强时,应优先采用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或水泥稳定碎石结构。

3.沥青路面基层与面层之间必须设置同步碎石下封层;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半刚性基层间应设置同步碎石封层,与贫混凝土基层或旧水泥混凝土面板间应设置沥青类隔离层或采用油毡做隔离层。

4.水泥混凝土路面换板路段,必须采用贫混凝土对基层局部破损进行修补。

5.沥青路面补强或罩面路段的起终点、补强与罩面路段,桥隧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衔接处要进行过渡段路面特殊设计。

6.旧路调坡后,当旧路以上填土高度小于基层结构层厚度时,应用基层材料进行回填;不能满足路面基层设计厚度时,应挖除原有旧路面,确保基层厚度。

7.设计中应对旧路材料充分再生利用,积极推广旧沥青路面冷再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等旧路材料再生新技术、新工艺。

(六)桥涵工程

1.桥型总体方案的选择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保及便于施工和养护”的原则,新建和改建桥涵宜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容易施工、经济适用的结构型式。

2.桥梁下部结构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勘资料以及当地施工经验合理选择:

(1)当地质条件较好、基岩埋深较浅或基岩裸露时,可以采用扩大基础;扩大基础嵌入基岩深度应结合冲刷计算、冻胀深度合理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小于等于5m时,宜采用明挖基础;基础埋置深度大于5m时,宜采用钻(挖)孔桩基础。

(2)桥墩位于河道内的,桥墩及基础易受河水冲刷及有漂浮物撞击的,原则上承台顶应位于局部冲刷线以下,并设置桥墩防护措施。

(3)下部结构不应采用独柱墩(单支点)设计。如受建设条件限制而不得已采用独柱墩设计时,宜采用独柱+盖梁、墩梁固结等形式,增大整体抗倾覆安全性能。

3.桥梁上部结构应尽量选择技术成熟、工艺简单、施工进度快,且当地建设经验较丰富的结构型式,并充分考虑工期的影响。

4.设计单位应按照《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原有桥梁进行技术状况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提出利用、修复、加固或拆除重建等建议和设计。

5.原则上采用新桥新标准验算,老桥老标准验算。对于旧桥检测和荷载试验评定属于一类、二类、三类桥梁,原则上应进行加固设计,以满足新改建桥梁设计标;对于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条件暂不加固的桥梁,其两端应设置限载标志,标明桥梁承载能力;对于评定为四类(达不到使用标准的)、五类的桥梁,原则上应进行拆除重建设计。

6.对窄桥加宽应采用与原有桥梁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型式和跨径,以使新老桥梁受力均匀;对于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条件暂不加宽的桥梁,其两端应设置路基过渡段和窄桥标志,确保道路运营安全。

7.桥面铺装修复设计应以不增加桥梁恒载为原则;确需增加恒载时应进行承载力验算。

8.涵洞位置和孔径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防排水和农田排灌需要,宜采用圆管涵、板涵和拱涵等经济适用的型式,同时要便于维修和养护。

9.桥涵与排水沟的清淤属日常养护范畴,其工程量不得计入预算。

(七)隧道工程

1.新建隧道应综合考虑现有道路通行能力和未来发展需要,遵照安全、经济、环保的原则,结合地形、地质、运营和管理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隧道断面宜考虑后期增加车道等要求,减少隧道后期改建的困难。

2.隧道洞口位置的确定应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以减小洞口工程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3.隧道洞门形式的设计应保证营运安全,并与环境协调,保护和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地形地貌。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明洞式洞门。洞口宜采用绿色防护,采用种植或移栽土生草灌木恢复破坏的环境。

4.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

5.隧道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监控和通信等机电设施一般由专门的单位或专业进行设计,土建工程设计需注意做好机电设备预留洞室的接口工作,应加强专业间沟通。

(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应满足《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要求,同时应注意:

1.防撞护栏

(1)安防设施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在对路侧安全性能进行全面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合理选择安保设施结构型式。

(2)一般路段原则上宜优先考虑采用波型梁防撞护栏;当护栏设置长度不足28米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护栏,长度不小于12米。不同形式的护栏之间应进行过渡处理。路基与桥梁连接段的护栏设置应保持防撞强度连续性。

(3)对于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路段应重点进行设计;对由于补强后路面标高抬升造成原有安保工程设施失效路段要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安全有效。

(4)对于急弯、陡坡路段,路侧宽度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堆土防护的方法,确保行车安全。

2.交通标志

(1)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计应满足《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要求。

(2)在高路堤、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应在路侧设置限速、警告、警示等标志;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应设置限速、警告、线形诱导及反光镜等标志。

(3)设计中应该具有标志布设图和标志布设表。在改造道路设计中应分别注明新设标志、改移标志以及原有标志。要明确标志版面尺寸及相关内容。主要工程数量表中应明确标志板厚度与反光膜规格及数量。

3.交通标线

(1)在交通流量比较大、没有设置信号灯的路口,有条件的应进行标线渠化设计,规划引导交通。

(2)标线材料宜采用耐久性强、发光性能好、粘结力强以及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滑性的热熔型反光标线涂料。

(3)过村镇及学校路段应设置人行横道线或减速震荡标线,并设置黄闪灯,确保行人安全。

4.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设计时,应根据本项目在区域公路路网中的作用,综合考虑地形条件、被交路的等级、交通流量以及工程造价等因素,合理确定平面交叉的位置,选用合适的交叉类型。

主线与等级路交叉时,应进行详细的平面交叉设计。与等外路(通村路、机耕路)交叉时,应设置喇叭口进行顺接,顺接长度不小于20米,路面结构与主线相同;同时应增设平交道口标注。

5.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1)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应符合《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有关规定。

(2)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时,应对道路沿线环境与景观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在满足道路通行功能的前提下,以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因地制宜”和“人性化”的特点。

(3)道路绿化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选择符合当地气候和特点的树种和苗木。设计时应考虑乔灌结合,尽量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4)设计时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按照美丽干线公路和路域环境治理有关要求,完善路宅分家、路田分家相关设计。

五、施工图预算

(一)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图预算编制应按交通部现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以及《陕西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补充规定》等有关规定进行编制。

(二)其他工程费及间接费率计算时,应按照《陕西省交通厅关于执行交通部公路工程概算预算定额及编制办法的通知》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工程类别;按工程类别计算各项综合费率。

(三)应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参考陕西省交通运输厅交通工程定额站最新出版的《公路工程造价信息》,合理确定材料价格。如遇特殊情况,材料价格特别是地材价格变化较大时,应在预算编制说明中进行说明,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五)正确套用工程定额。定额套用与施工组织设计密切相关,应依据设计的工作内容及工程项目,合理套用相关定额。若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使设计施工内容与定额工作内容不符,应根据设计通过分析论证进行定额抽换或自编出补充定额套用,在编制说明加以说明并附相关资料以便审查。

(四)正确计算工程量。工程量应以图纸为基准,对于相同或相近的项目应适当分类,避免漏计、重计工程量。预算编制人员应熟练掌握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按照概、预算定额的总说明及章节说明正确摘取工程量,确定相关定额系数。

(六)新增占地费用包括耕地开垦费、耕地占用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勘测定界费等等。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用计算时,应严格执行国家及省上有关规定;若地方政府有优惠政策时,应附相关证明文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