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吸入颗粒物检测
光散射法测定的是重均分子量
当光线穿过地球周围的大气时,它的一些能量就向四面八方反射,这样的过程就是散射。因此,光波在遇到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粒子等时,便会与它们发生相互作用,重新向四面八方发射出频率与入射光的相同,但强度较弱的光(称子波),这种现象称光散射。
子波称散射光,接受原入射光并发射子波的空气分子或气溶胶粒子称散射粒子.当散射粒子的尺度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例如大气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称分子散射或瑞利散射,散射光分布均匀且对称.当散射粒子的尺度与入射光波长可比拟时(例如飘尘粒子对可见光的散
射),散射光的强度分布不对称而是分布复杂,称为米散射.
光散射法在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快速检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卫生部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法-光散射法》标准、劳动部LD98-1996《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光散射式测定法》标准
2. 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 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3. 可吸入颗粒物检测点位
总悬浮颗粒物能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大小由0.05至100微米不等的颗粒物组成,小于10微米以下的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漂尘)
总悬浮颗粒物由天然及人为来源产生,包括海洋、泥土、车辆废气、工业活动、建筑工程以及气相化学反应。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决定于粒子吸入而积聚于呼吸系统的数量。直径10微米或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能直达并沉积于肺部,而引发不良的健康反应。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导致呼吸不适及呼吸系统症状(例如气促、咳嗽、喘气等)、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及损害肺部组织。
4. 可吸入颗粒物的检测方法实验报告
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缩写:PM10),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
5. 可吸入颗粒物检测仪器捕集特性
为了避免大家在呼吸过程中吸进过量的有危害颗粒物,医院手术室设计必须对空气中的PM2.5开展检测,因此必须应用PM2.5传感器,也就是所说的烟尘传感器。PM2.5传感器可用来检验大家周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即PM2.5的标值,洁净区颗粒物计数主要运用于检验净化车间的清洁自然环境。
当被测场地有疏松颗粒物料、烟尘源和喷撒场地时,离进气口的间距最少应是十二英尺。避免以上颗粒物和液态环境污染传感器和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