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波有源电路(微波电路原理)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2-12-23 15:48   点击:11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微波电路原理

微波传输原理:利用波长约1毫米至1米的微波进行遥感,可不受天气的制约而进行全天候观测,这是因为利用了可见光及红外遥感的优点。

微波遥感有两种成象方式,一种是主动成象方式,即利用传感器向地面发射微波,然后接受其散射波的成象方式,如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等。另一种是被动成象方式,即观测地表目标的辐射方式,如微波辐射计等。

接收微波雷达形成的后向散射波,从还原的图象特征中测定目标的性质是微波遥感的主要目的。典型的目标物包括起伏的陆地地形、表层地质、海面波浪等。了解目标物的性质及其对微波特性后向散射的影响,对于解译雷达图象的特征非常重要。

微波特性包括频率(波长)特性和极化特性。在雷达遥感中,广泛应用L波段、C波段、X波段,有时也用P波段。对波长而言,表面光滑时,反射多,后向散射少,图象较暗;表面粗糙时,后向散射成分较大,图象较亮。故据波长的不同可测量表面的粗糙度。

微波散射计是对有起伏的物体表面发射电波,并测量从其表面散射回来的接收功率的仪器。微波散射计发射的电波是连续波。

构成地球表面的物质通过热辐射会辐射出电波。测量电波中的地球热辐射的绝对量,观测地表或大气的遥感器是微波辐射计。微波辐射计也用于其它遥感器的大气修正。

2. 微波电源工作原理

隔离器是一种采用线性光耦隔离原理,将输入信号进行转换输出。

输入,输出和工作电源三者相互隔离,特别适合与需要电隔离的设备仪表配用。隔离器又名信号隔离器,是工业控制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产生隔离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监视和控制需要用到各种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它们之间的信号传输既有微弱到毫伏级、微安级的小信号,又有几十伏,甚至数千伏、数百安培的大信号。

3. 微波电源技术原理

微波发电原理类似于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原理,不过它转化的不是光能,而是卫星通信信号、无线网络信号等微波信号。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制造出能“捕捉”、转化多种形式波能的“超材料”。微波发电目前只处于理论实验阶段: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一块电路板上插入5块纤维玻璃板,然后用铜导线将其连接,制成可“捕捉”微波信号的简易“超材料”电路。

据研究者介绍,这一电路制造成本低,但其能量转化效率为36.8%,可与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相媲美。该装置的输出电压为7.3伏。 可以想象,如果可以将这种装置做得更小,然后内置于手机中,从而利用随处可获取的wi-fi信号和手机信号来给充电。

4. 微波电路原理及应用

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约在300~300 000MHz(相应的波长为100~0.1cm)在300MHz至300GHz之间.它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基本特性。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 1.99×10-22j.它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微波能够透射到生物组织内部使偶极分子和蛋白质的极性侧链以极高的频率振荡,引起分子的电磁振荡等作用,增加分子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产生。

微波可以穿过玻璃、陶瓷、塑料等绝缘材料,但不会消耗能量;而含有水分的食物,微波不但不能透过,其能量反而会被吸收。

---本回答来自沃特塞恩微波源(http://www.wattsine.com.cn),了解更多可私信我哟

5. 微波电路原理与设计

微波管又称超高频管。

按波长划分,比超短波更短的称为微波,即从米波到毫米波、亚毫米波的范围,在这范围内工作的电真空器件称为微波管。

微波波段频率很高,低频电子管采用的静电控制作用由于渡越时间效应而遇到困难。

对此困难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缩小管内电极间距以减小渡越时间影响,使静电控制电子管延伸至微波波段。属于这一类的即微波三、四极管。另一种是改变低频电子管的传统工作原理,把渡越时间的有害作用化为有利作用,做出了一系列工作于微波波段的电真空器件。属于这一类的有速调管、行波管、返波管、正交场器件等。

另外,微波气体放电开关管也属于微波管之列。

6. 微波电路原理图

微波诱导微放电源是基于“微波带”技术在大气压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微等离子体,它被广泛应用于气相色谱中原子发射光谱激发源。

微波带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将微波精确指向间隙区,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外空间辐射损失,有利于耦合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得高密度等离子体。

7. 微波电路原理图解

微波能量传输用于航天飞机的发射还属于一个新的概念技术

原理: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自身可以在无介质的情况下传播。

而且微波能与电能可以相互进行直接转化,电能转变成微波能用的是磁控管,而当金属材料接触到微波的时候自身就会带电。

如果我们要进行微波输电的话,就需要一个微波发生器也就是磁控管来产生微波,然后把微波射向用户,用户就可以接受到微波能并把它再转化成电能。但是微波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不可能在地面用大功率输出。

前景: 微波是波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辐射之间的电磁波,目前广泛应用于微波炉,气象雷达导航和移动通信。

它不同于无线电中波和短波,能顺利通过电离层而不反射。宇宙空间对微波传输十分理想,几乎没有能量损耗,通过大气层时的损耗约为2%。微波输电使电力送供用的结构变得简单,电价也必然大幅度下降。它能改变因能源资源不均衡而造成的电力输送不经济、不合理的状况,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8. 微波控制电路原理

微波炉的火力是输出的微波功率大小的分档开关,微波的强度调节作用。微波炉利用食物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热的烹饪器具。

在微波炉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在微波炉腔建立起微波电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这一微波电场在炉腔中尽量均匀分布,将食物放入该微波电场中,由控制中心控制其烹饪时间和微波电场强度,来进行各种各样的烹饪过程。

微波其本身并不产生热,在宇宙、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微波,但存在自然界的微波,因为分散不集中,故不能加热食品。微波炉乃是利用其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变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荡频率穿透食物,当微波被食物吸收时,食物内之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即被吸引以每秒钟24亿5千万次的速度快速振荡,这种震荡的宏观表现就是食物被加热。

9. 微波电路理论

微波炉的核心元器件是磁控管(这是半导体时代为数不多的广泛使用的电子管),家用微波炉的工作频率是2.4G(和wifi的频率很接近,工业微波炉一般的980MHz,要低很多),波长大约10厘米,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磁控管发出电磁波,在微波炉内的金属腔内被反复反射,如果电磁波在传输途径上遇到极性分子,那么电磁波会损失一部分能量用于极性分子的极化,不过极化的单次能量损失并不大,也不会产生太强的物理化学效应,否则你也会被wifi搞出问题。

微波炉的机制是在一个反射率极高的封闭金属腔体内,那么由于光速极高导致多次反射,电磁波会在能量损失完之前,会无数次的通过被加热的极性分子。通过的次数与通过极性分子的能量损耗率相关,也就是说被加热的物体越大,越容易被极化,那么电磁波通过的次数越少,也约接近于正常的微波加热。

不过在能量损耗率极低的情况下(例如微波炉空转),电磁波在微波炉的反射次数就与金属腔体的反射率及磁控管本身的吸收率相关,由于来回反射的次数会非常大,那么电磁波的叠加,电场强度会指数级增大,直到击穿空气(这就是微波炉的打火,或者说产生电弧的现象),或者微波炉壁的金属板感应出大电流发热,或者磁控管损坏为止,总之需要将能量消耗掉。不过现代微波炉都有保护电路,探测到磁控管或者炉壁温度异常升高就会自动切断电源,避免器件损坏。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明由于反射和密闭金属腔体,微波炉的能量直接作用于被加热物质上,基本上被加热的物体形状与大小无关(有一个下限,蚊子大小是不是下限需要计算一下),放的东西越小,加热速度越快,这与传统的加热方式(例如火焰)完全不一样。

回到蚊子的问题上,一只蚊子的典型重量是2毫克,是由水分和蛋白质等极性分子构成,把蚊子加热到100度大约需要1焦耳的能量,而微波炉的典型功率是900W,也就是说在1-2毫秒内蚊子就该熟了(这里没有仔细考虑金属腔体的反射率),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水是来不及沸腾的(沸腾的过程其实很复杂),蚊子的体内的蛋白质也会同时被反复极化,理论上蚊子的体液10毫秒就到1000度,蚊子被瞬间碳化的可能性更大,然后微波炉自动保护而断电。就这个场景来说,蚊子死于体内蛋白质反复极化变性(此时体液来不及沸腾),可以说死于微波辐射效应。

不过微波炉内要有一杯牛奶,能量会大部分被牛奶吸收,蚊子也许可以活上半秒,然后被变熟,脱水,掉在微波炉底上,这就是死于加热效应。

另外一种可能是感应电弧击穿,不过这通常是高导电率物体(例如金属片或者金属丝),吸满血的蚊子会不会首先被电弧击穿需要进行实验,这就是蚊子另外的死法了!

10. 微波电路原理视频

微波的原理是:使构成食物的分子、原子产生快速的运动,运动产生热能,热能使得食物变热变熟。

11. 微波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由机载设备接收来自地面设备发射的引导信号,经过处理获得飞机相对于跑道的位置信息(方位、仰角、距离等),飞行员根据飞机仪表的指示,自主地操纵飞机安全着陆。微波着陆系统由方位台、仰角台、精密测距器和机载接收机组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