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奇的爆米花机
、老式爆米花机盖子上安装一个耐高温的液压放气阀,也就是排气阀,巧妙利用老式爆米花机爆破原理,把板栗放入大炮内,均匀高温加热。
2、当大炮气压增至需要时,板栗被高压压迫,肉的纤维、营养物质被充分挤出。打开排气阀放气后,被压迫的肉瞬间释放,骨肉更加松软,吃起来味道奇特。
2. 老式的爆米花机
爆米花机做爆米花非常简单,只需要加入奶油或黄油,糖,玉米粒,爱次序放入即可,一下是详细步骤:
1,爆米花机打火,火可调小一些,火太大加热速度快,不熟练的话不容易控制,打开爆米花机电动开关开始转动搅拌。
2,加入1两白奶油,大约10多秒奶油已经融化(手摇式爆米花机需要不停手动搅拌)。
3,加入2两玉米(此时,手摇式爆米花机仍需要不停搅拌,防止糊锅)。
4,大约10秒以后,加入白砂糖1两。
5,盖好盖子,等待爆米花出锅(此时,手摇式爆米花机切不可停止搅拌,最容易糊锅的时候)。1分钟以后就能听到噼噼啪啪玉米爆裂的声音。等待噼噼啪啪声音基本停止以后,立即关火,然后关掉电源开关。爆米花出锅。
3. 迷你老式爆米花机
不危险,因为有防爆装置,不锈钢迷你爆花机在使用的时候候爆米花的时候,不锈钢的硬度非常高,可以防爆,所以非常的安全
4. 传统爆米花机
中国老式大炮手摇爆米花机是19世纪后期英国发明的。所以也称英式爆米花机。20世纪电气化时代后在西方不盛行了,然后在中国开始盛行,尤其在60-80年代。
炉火上架着黑乎乎像大炮一样的爆米花机,师傅一边拉着风箱一边摇动着,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白烟升腾而起,热腾腾香喷喷的爆米花便装满了口袋,诱人的香气让口水喷涌而出——这是很多中国80后儿时美好而有趣的记忆。
这种传统的爆米花机就是“大炮手摇爆米花机”,而用老式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也被形象地称为“崩爆米花”
5. 新式爆米花机
那种东西可能已经失传了。那只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现在新型的爆米花机和那个时候做出来的味道和口感是不一样的。很多东西只能回味再也见不到了,这是那一代人的遗憾啊!有很多东西是永远的消失。
6. 爆米花机爆米花机器
爆米花机是一种制造与生产爆米花的食品设备。爆米花机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使用,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和秘鲁国家历史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曾在秘鲁北海岸附近发现了距今约3000至6700年的爆米花和玉米棒残渣,证明了玉米粉和爆米花曾经是生活在此地的人类祖先的主要食物。
玉米是由一种名为墨西哥类蜀黍的野草演变而来的,约9000年前才开始作为农作物在墨西哥普遍种植。数千年后,玉米才被引进南美地区,并在安第斯山脉地区逐渐进化发展为今天我们常见的几个品种。
原产于中美洲的玉米自16世纪传入中国,据记载明朝郑和下西洋带回了这种高产农作物。在原产地美洲以外,中国是玉米种植最为普及的地区。玉米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民间习俗中,在农历二月初二即传统“龙抬头”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爆玉米花。
根据北方民间的神话故事,“金豆开花”的爆米花用以解救龙王为人间降雨。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中国传统的爆米花,起源可以上溯到宋朝。当时的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石湖集》中曾提到上元节吴中各地爆谷的风俗,并解释说:“炒糯谷以卜,谷名勃娄,北人号糯米花。”又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为什么把爆米花叫做“孛娄”呢?爆米花想是摹拟爆谷时的响声,因为当地的方言把打雷的声音叫做“孛辘”。清代学者赵翼在他著的《檐曝杂记》记收有一首《爆孛娄诗》 :“东入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爆米花松脆易消化,可作为日常的可口零食。爆米花的发明更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它有更深的含义,就是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即膨化食品。这说明中国古代的食品加工不仅仅是简单的加热作熟,还有通过高温高压作用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这种加工方式就是现代新兴的澎化食品。这种加工方式使普通不和口的食品变为可口有特色的食品小吃,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
7. 老式爆米花机图片
老式爆花机爆玉米到压力表显示5个压力后就把口朝着个袋子,一踩,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