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内吸式杀菌剂(内吸式杀菌剂农残)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5 17:21   点击:248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内吸式杀菌剂农残

红菜苔病虫害综合防治

(一)农业防治

1、选用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高产、抗病虫、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是病虫防治经济有效的方法。早中熟耐热抗逆品种如鄂红一红、鄂红二号、华红一号、华红二号、紫婷二号等,晚熟品种如大股子等。

2、轮作换茬

单一品种的连年重茬种植是导致软腐病、根肿病等连作病害发生逐年加重的主要原因,应注意与茄果类、瓜类、豆类及大葱、韭菜等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3、种子检疫

对新引进的品种进行检疫,防止外来病菌带入蔬菜产区。

4、苗床土壤高温杀卵灭菌

对于育苗用的苗床,在夏季高温天气采用黑色地膜覆盖,使苗床土壤增温,一般温度达到40℃以上病菌、虫卵死亡。

5、深耕改土

应注意改良土壤生态环境,夏季深耕土壤30厘米以上,破坏病菌、虫卵生存环境;通过施用生石灰、草木灰等,增加交换离子钙、镁、钾含量,提高土壤酸碱度,抑制土壤的酸化倾向,改良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

6、控制土壤湿度

低洼田块、水稻田块土壤湿度大,排水不畅,容易导致病虫还集中发生。在低洼田块和水稻田块种植红菜苔应注意采用深沟高畦的整厢方式,使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在高山菜区可用避雨栽培的方式,控制土壤湿度。

7、配方施肥

红菜苔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约为1:0.3:1,对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钾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8、清洁田园

彻底消除病虫植株残体、切断传播途径清除病残体。

(二)生物防治

1、配制抑菌土壤,增加土壤中有益菌含量,利用无菌土和含有有益菌的生物制剂如根际生态修复剂、重茬剂等,按一定比例配制,增加蔬菜作物生长的根际有益菌的含量和根际生态环境,抑制根际病菌的生长。

2、利用农抗120、武夷菌素、多抗灵防治真菌性病害。

3、利用农田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

4、利用植物病毒弱毒株系N14防治病毒病;利用83增抗剂防治病毒病。

5、利用Bt乳剂、阿维菌毒、病毒杀虫剂等防治菜青虫等害虫;

6、利用生物天敌治虫,如释放赤眼蜂等天敌防治害虫。

(三)物理防治

1、悬挂杀虫板

同翅目的蚜虫、粉虱、叶蝉等;双翅目的斑潜蝇、种蝇等;蝇翅目的蓟马等多种害虫对黄色对蓝色敏感,具有强烈的趋性。每亩悬挂30—40块规格为30×25厘米的黄板或蓝板,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15-20厘米。黄板可诱杀蚜虫、斑潜蝇等、粉虱等,蓝板可诱杀种蝇和蓟马。

2、悬挂杀虫灯

每30-50亩悬挂1盏频振式杀虫灯对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3、应用防虫网不仅能有效地阻止害虫为害,减少或免除化学农药的应用,而且成为重要的,且有实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之一。7-8月气温高时,要增加浇水次数,保持网内湿度,以湿降温,基本上可免菜蛾、斑潜蝇、蚜虫、瓜绢螟、菜青虫、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黄条跳甲、猿叶虫、豆野螟、棉铃虫、二八星瓢虫、白粉虱等多种蔬菜害虫的为害。

(四)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仍是目前防治病虫害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进行。防治时应适时用药、合理用药,控制用药次数,注意安全间隔期。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农药使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治理乱施滥用农药现象,推进农药的应用向科学化、法制化轨道发展。

2、禁止使用高毒、剧毒及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根据防治指标,结合病虫发生特点,选择有效药剂和最佳防治时机,对症用药,适时用药。

4、选用合理的施药器械和方法,讲究施药技术。积极推广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大力推广烟雾剂及粉尘剂等高效剂型。针对不同蔬菜和不同病虫选取用恰当的施药方法和技术,提高施药质量,减轻病虫危害。

5、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规定,做到科学安全合理用药。按照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证人畜安全。

2. 农药的触杀,胃毒,内吸

吡虫啉 具有优良的内吸性、高效、杀虫谱广、持效期长、对哺乳动物毒性低等特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胃毒和触杀作用。吡虫啉是内吸作用杀虫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飞虱、粉虱、蓟马等。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土壤处理。

2、啶虫脒 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用于防治蔬菜、果树、马铃薯、烟草等作物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等。对甲虫目害虫也有明显的防效,并具有优良的杀卵、杀幼虫活性。既可用于茎叶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

3、噻虫嗪 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马铃薯甲虫、跳甲、线虫等害虫及对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以进行土壤处理。广泛应用于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橘等。

4、烯啶虫胺 具有低毒、高效、残效期长和卓越的内吸、渗透作用等特点。对各种蚜虫、粉虱、水稻叶蝉和蓟马有优异防效,对用传统杀虫剂防治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也有良好的活性。适宜的作物为水稻、蔬菜、果树和茶叶等。茎叶处理、土壤处理。

5、噻虫啉 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速效好、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特点。对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蠢蛾也有效。茎叶处理,种子处理。

6、噻虫胺 具有杀虫谱广、触杀、胃毒和内吸性等特点。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果树、棉花、茶叶、草皮和观赏植物等作物上的半翅目、鞘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等害虫。茎叶处理,土壤、种子处理。

7、氟啶虫酰胺 具有内吸性强、用量少、活性高、持效期长、杀虫谱广等特点。主要用于防治果树、棉花、蔬菜、土豆等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等

3. 内吸式杀菌剂农残标准

内吸性农药使用后通过叶片或根、茎被植物吸收,进人植物体内后,被输导到其他部位。如通过蒸腾流由下向上输导,以药剂有效成分本身或在植物体内代谢为更具生物活性的物质发挥作用,此类农药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康福多、多菌灵、稻瘟净等。触杀性农药通过昆虫表皮进人体内发挥作用,使虫体中毒死亡,此类农药用于防治各种类型口器的害虫,如辛硫磷等。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性能选用适当的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要根据其发生部位、为害方式、特点和农药性能、用途采用适当的施药方法。触杀性农药以喷雾为主,并且一定要均匀喷雾,使药剂充分接触虫体,从而使害虫致死。而内吸性农药既可喷雾又可根部用药,内吸性杀虫、杀菌剂施药后4〜5 小时便有80%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植株的根、茎、叶等的吸收进人到组织内部发挥药效,从而将取食的病菌害虫致死。

4. 内吸性杀虫农药

内吸式就是喷施后可以被作物吸收,并在作物体内运转,使没喷到农药的部分也具有杀虫杀菌作用。以提高药效。

非内吸,是指触杀型农药。这类农药不具备内吸作用,喷施不到的地方不具杀虫杀菌作用。还有一种高渗农药,虽然没有内吸性,但加入高渗剂后使它可以渗透到作物体内,增加杀虫杀菌效果。

5. 内吸性农药和触杀性农药

乐果农药适合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以及鳞翅目的幼虫和甲虫。例如蚜虫,红蜘蛛,蓟马,吹绵蚧,桑白蚧,草履蚧,飞虱,叶蝉,蚧壳虫,木虱和蚧类。乐果农药有内吸,触杀以及一定的胃毒作用,高效,广谱,有杀虫,杀螨等特点。氧化乐果对害虫和螨类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尤其对一些已经对乐果产生抗药性地蚜虫,毒力高。

敌敌畏主要可以防治水稻褐飞虱、棉红铃虫、稻纵卷叶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等害虫。

敌敌畏又名DDVP,学名O,O-二甲基-O-(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有机磷杀虫剂的一种,分子式C4H7Cl2O4P。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工业产品均为无色至浅棕色液体,纯品沸点74℃(在133.322Pa下)挥发性大,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1%,煤油中溶解度2%~3%,能溶于有机溶剂,易水解,遇碱分解更快。毒性大,急性毒性LD50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