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茶籽壳筛选机原理
1、如果是预先烤了茶籽,茶籽烤焦了,有颜色非常深,可能带有苦味;
2、掺入了茶叶树接的茶籽,这个应当还有涩味。
茶油的主要成份
山茶油的主要成份:山茶油营养成份丰富,含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93%,其中油酸83%、亚油酸10%)、棕榈酸、山茶苷、磷酸质和皂苷、维生素E 、维生素D及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茶多酚、山茶甙、山茶皂甙等。
苦茶油是苦的吗
一提起苦,很多人都会皱起眉头。不过呢“良药苦口利于病”,苦茶油的功效特别好,是茶油里面的精品。不少消费者会发现众里寻食山茶油有一股淡淡的清苦味道。这就是苦含香里有苦茶油这种品种的存在。
2. 茶籽剥壳机
剥壳机将茶籽通过风送上料装置,送进进料斗进入前鼓筒内,利用风板转动与圆栅之间的挤压力将茶籽壳剥开,剥开后的茶籽仁与壳同时通过圆栅落下,经过风道时,由上风机风力将大部分茶籽壳吹出机外,同时将未剥开的茶籽仁与部分未剥开的茶籽小果一起落到比重选别筛上进行选别,分离后的茶籽仁由选别筛面向上,经出仁口出。
不剥皮的茶籽,由分选晒面下行,经回料口流入提升装置,由风送提升装置送入后鼓筒中进行二次剥皮,剥皮后的仁和壳再由上风机风选,比重分选筛进行,如此反复,就可以实现全部剥皮。
3. 茶籽比重筛选机
01、烘
烘烤,从树上采摘下来的生油茶籽,饱含水分,必须将水分驱除干净才可榨油,与许多地方采用炒干的方法不同,老油坊里采用的是在烘床上烘干的方法。烘床形如北方常见的土炕,底下生火,将茶籽铺于其上。烘干的标准是香而不焦,要注意控制好火候,这关系到能否榨出香而纯的茶油。
02、碾
碾碎,将烘干的油茶籽投到碾糟中碾碎。石质的圆形碾槽直径接近5米,其上是木质的十字架形碾车,碾车的4个支脚上分别装着4个石轮。碾车的动力最初是用牛拉,后来是靠建在溪水中的水车带动。用牛拉时,碾碎油茶籽一次大约需要1小时,用水车作动力时需要30分钟,现在用电力,只要10分钟就好。
03、筛
过筛,油茶籽被碾成粉末之后,还需要用细目竹筛过筛。筛下的细腻茶籽粉末可以进入一道工序,颗料较大的碎茶籽则要返回碾盘再次碾压。茶籽末颗粒越小,出油率越高,成油后沉淀物越少,油品越好。
04、蒸
蒸粉,过筛后的油茶籽粉末会被悉心地收集起来,用木甑放入大锅中隔水蒸熟。在这一步也需要严格掌控火候,蒸熟的标准是可见蒸汽但不能熟透,否则也会影响出油的品质。每当蒸粉之时,浓郁的油茶香气就会随着蒸气一起散发出来,弥散在整个油坊之中。此时,如果观察木甑中的茶粉,会发现有晶亮的油分渗出。
05、裹
裹饼,将蒸熟的油茶籽粉末填入用稻草垫底的圆型铁箍之中,压实,再用稻草裹扎,做成一片片圆形的还饼。因为稻草中富含碱分,和茶籽发生作用,可以使最终榨出的茶油更香。现在使用机械榨油法的其他油坊都没有了这一步骤,出油的香度自然也就不能和古法榨油相比。
06、榨
榨油,将坯饼装入由一根整木凿成的榨槽里,剩下的空间塞进方木块,再打入木契,挤压茶饼,就可以开榨了。开榨时,两位掌锤的师傅合力推动悬吊在空中大约30斤重的元宝形石锤,晃晃悠悠地撞到油槽中的木楔上,一锤一锤地将楔子楔入,金黄色的茶油就会被挤榨的坯饼中淌出。经过2个小时后,坯饼中的油分几乎被榨尽,一次完整的榨油过程至此也就结束了。
这是茶籽榨完油留下的渣,这种渣也有很大作用喔!农村人管它叫枯ku饼,用这个泡水用来洗头还有喂猪,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呢?
剩下的茶子壳可千万不能扔,它可是天然的好肥料。它是碱性原料,把它烧成灰可以做碱,用来腌咸蛋,也可以撒在自家的菜园里做肥料。榨油后的茶饼也是宝贝,以前没有洗发水时,女人们就用它来洗发美发,还可以用它洗衣服、杀虫等。
4. 茶籽筛选机视频
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种有:
阿萨姆种(Assam jat) 它是印度和缅甸部分地区发现的乔木大叶种茶树资源的总称。1923年在印度阿萨姆首次发现大叶种茶树, 1944年由麦司脱把它定名为 Thea assamica Mast, 以区别中国的中小叶种茶树。从此之后就习惯地称这类茶树为阿萨姆种。
暗叶阿萨姆种 (Assam dark-leaf) 是印度栽培面积最多的茶树地方种。茶树的叶子柔软、叶色暗绿, 叶面隆起、富光泽, 锯齿尖利, 叶姿稍下垂, 叶背和嫩梢茸毛多。产量高, 制茶品质较优。适合在阿萨姆河谷地区种植。
马尼坡种 (Manipuri jat) 是一个丰产、优质和抗寒力强的地方种, 栽培面积居第二位。原产于马尼普尔山区, 于1880年, 在卡恰尔建立了种子园向国内外供应马尼普尔种茶子。
掸部种(Shan form) 也称掸部类型。在茶树分类上曾将之列为掸部变种(var.shan form)。它是暗叶阿萨姆、淡叶阿萨姆和马尔普尔等三个地方品种的合称。因为这些地方种皆分布在印度的那加到阿萨姆河谷掸族地区之故。印度的茶树种子园中有70%为掸部种。
缅甸种(Burma) 原产于缅甸山地的地方种。茶树的叶片大, 呈卵圆形, 叶色暗绿, 老叶常带青色,叶面隆起, 富光泽, 叶姿稍上斜, 嫩梢茸毛少, 抗寒力较强。栽培面积居第三位。
印支种(India-China jat) 也称柬埔寨类型或南部类型。国外文献中还把它定为尖萼亚种。该种分布在柬埔寨、越南和缅甸。据国外考证, 认为该种原系来自中国云南省的风庆。茶树为小乔木或乔木, 树高6~8米, 主干明显, 分枝匀称, 直立性, 叶片中等大小, 呈椭圆形, 叶面平滑,叶柄基部有粉红色斑点,到秋季时嫩叶呈铜黄色或品红色。茶花的子房为3~4室, 有时为5室, 花柱3~5裂,茶果跟一般茶树相似。印支种的抗性较强,变异也较多。印度曾从该种中选育出5个无性系和1个实生品种以及一些三倍体茶树。
贝特贾种(Betjan jat) 是暗叶阿萨姆种中的一个高产优质实生品种, 也是东北印度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在斯里兰卡、中非、东非和伊朗等国也有大面积栽培。托克莱茶叶研究所曾从该种中选育出TV2、4、5、8等无性系。中非茶叶研究基金会亦从该种中选育出SFS和PC两个系列无性系。
拉杰加尔种(Rajghar jat) 是印度在 1880 ~1900年间首次育成的杂交种。曾被斯里兰卡、中非和东非及伊朗等国引种栽培。因该品种茶树的生长势和形态特征上有较大变异故常作为育种材料。
TV18、19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的两个产量型无性系茶树品种, 并于1970年开始推广。TV18是印度推广面积最多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它们都是从马尼普尔种和那加(Naga)的“野生茶”及缅甸霍马林Homalin地方种之间自由授粉的实生苗中筛选出来的。树姿开张紧凑。TV18的叶片大小中等, TV19的较大,嫩梢茸毛较少。扦插发根力都很强(在90%), 较耐旱, 产量比淡叶阿萨姆高50%以上。红茶品质在平均水平以上,TV18带有薄荷味。
TV20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 于1976年推广的无性系品种之一。它是从淡叶阿萨姆杂交F1代回交后得到的实生苗中筛选出来的。树姿开张。叶片较大, 叶色淡、嫩梢茸毛少,扦插发根力较强 (在75~90%), 耐旱力也较强, 发芽特别早(比一般提早3周左右)。产量与TV18接近。制茶品质较好。
TV21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的唯一品质型无性系, 于1976年开始推广。它是从马尔普尔茶场采集的茶籽实生苗中筛选而成。树姿稍开张。叶片大,叶姿水平,嫩梢茸毛一般,制红茶的品质优良。唯耐寒力较弱。扦插发根力亦较差(在60~75%), 需加强培育管理。
TV22、23 是托克莱茶叶试验站育成的两个高产无性系茶树品种, 在1976年开始推广。它是从印度种茶子实生苗中筛选育成。树姿开张。发芽早, 叶姿上斜, 嫩梢茸毛少。TV22的叶片大, 色绿。TV23的叶稍小,色淡。耐寒力都较强。扦插发根力较强(在75~90%)。产量比淡叶阿萨姆高50%以上,品质在一般水平以上。
TV24 是托克莱茶树试验站育成, 于1979年推广的标准型无性系茶树品种。树姿半开张。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上斜, 新梢大小中等, 茸毛一般。扦插发根力强(在75~90%)。产量比淡叶阿萨姆种增产20%左右。制红茶的品质优。
TV25、26 是托克莱茶树试验站育成, 于1982年推广的两个产量型无性系茶树品种。树姿半开张,树势旺盛, 生长迅速叶片大小中等, 叶色深, 叶姿上斜。
Tukdah145(缩写T145) 是1976年在大吉岭推广的品质无性系品种之一。树姿开张。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水平,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少。扦插发根力和抗旱力强。采摘层较薄。对茶饼病的抗性中等, 易受螨类危害。产量一般水平, 品质优。据辛茶场无性系试验场鉴定, 产量仅及对照种的91.77%,但总产值则增加25.47%。
Bannocklurn 157(缩写B157) 是1970年在大吉岭推广的标准型无性系品种之一。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稍上斜,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少。扦插发根力强,种植后生长迅速, 抗旱力强。抗螨类,但不抗茶饼病。产量高, 品质优。据辛茶场的无性系试验茶鉴定,比对照种增产10.95%, 总产值可提高26.76%。
Phoobsering312 ( 缩写P312) 是1970年在大吉岭推广的标准型无性系品种之一。树姿开张紧凑。叶型大小中等, 叶姿上斜, 嫩梢大小中等, 茸毛多。扦插发根力和抗旱力强, 种植后生长一致。产量高, 品质优。据辛茶场的无性系试验场鉴定,产量比对照增加18.16%, 其总产值提高13.95%。
Bannocklurn668(缩写B668) 是1975年在大吉岭推广的品质型无性系品种之一。树姿宽大, 但不紧密。叶片大小中等, 叶姿稍上斜, 嫩稍大小中等,茸毛多, 扦插发根力和抗旱力强, 种植后生长很好, 唯采摘层薄。易受螨类和茶饼病感染。产量低, 而品质极优。据辛茶场的无性系试验场鉴定,产量虽仅及对照种的69.67%, 但总产值则可提高12.79%。
英文
5. 茶籽壳筛选机原理图解
油茶果采收回来后,要堆沤6~7天,让茶籽起后熟作用增加油分。抓紧晴天晾晒,摊开翻晒,晒3~4天后,油茶籽自然开裂,多数油茶籽能剥离,未分离的进行人工分离,然后过筛扬净,继续晒干,一般要晒12天,才能使淀粉和可溶性糖等有机物充分转化成油脂。
晒茶籽用土坪或竹席比水泥晒坪好,可以提高出油率和茶油质量。
如果阴雨天无法及时晒干,应将茶籽铺在通风干燥的楼板上,厚约20厘米,每天翻动1~2次,防止发热、霉烂或发芽,一遇晴天就及时翻晒。
茶籽晒干后果壳重量比是1:2,晒好的油茶籽应放在通风干燥处收藏。
经过1~2个月后茶籽含油率达到最高时,复晒1~2天,这样出油率高,油质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