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型谷物筛选机(谷米分离筛机)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6 12:29   点击: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谷米分离筛机

 画眉鸟脱毛时可以吃水果,很多水果都吃的,像苹果、香蕉、树莓、桃子等。   这是饲养与管理,你看一下:   饲养雏鸟或成鸟都行。根据年龄不同分“窝雏”、“软毛”、“齐毛”、“老毛”4种。“窝雏”是孵化不久还未离巢的雏鸟;“窝雏”的羽毛长齐后称“软毛”;翌年换羽后称“齐毛”;2岁以后的成鸟称“老毛”。“窝雏”、“软毛”、“齐毛”都属幼鸟,一般幼鸟性情较温和,易饲养,适合初学者饲养,但呜叫时间较短,鸣声不够悠扬。“老毛”因其性情急躁,故不易驯养,但若驯养得法,“开叫”后(即驯养后能开始呜叫)除了换羽期外,能四季常鸣,且呜叫激昂动听。   画眉因性喜隐匿,故新来的画眉需养于特殊的“板笼”中,并在笼外罩上一层深色笼衣,这样可使画眉不见亮光而安定下来,待驯服后再换入“亮笼”,换笼后亦需罩上笼衣,使它养成去掉笼衣即呜叫的习惯。   适合喂画眉的谷物主要有小米、玉米渣、稻米等。小米有糯小米和粳小米之分,以喂粳小米为好。玉米渣就是玉米碾碎后筛出的细渣,以喂黄、红玉米的渣为好,稻米也必需碾碎,用筛出的碎粒喂画眉。一般不喂苏子,   饲喂画眉最好用颗粒状的料,忌用粉料。现介绍饲料的几种配制方法,供参考。   (1)蛋肉米:先将500宛小米(即脱壳谷米)或碎大米(细玉米渣也可)用蒸锅十蒸.米放进燕锅时注意摊开,蒸的时间不要过长,约15分钟即町,其目的是为厂消火米中的虫卵,然后晾冷备用。把15兜尤筋精肉等最伍粉或蚕蛹粉也可)切成片,用锅焙,或用电烤箱烘,但不能焦糊,研成细粉待用。把150克花生米炒熟去皮(芝麻也可),研成细粉备用。再把小儿用钙片10片(消过毒的干鸡蛋皮或墨鱼骨也可)、酵母片20片一起研成细粉,另备新鲜鸡蛋黄6个。   配制程序:先把牛肉粉、花生米粉、钙片、酵母片粉和在一起调匀,再放进蛋黄充分搅拌成粘糊状,然后放入米料进行充分搅拌。等米料均匀地沾上粉料后便可放入瓷盘、塑料盘中,摊开晾干,要注意,不要放在纸上或木制盘中摊晾,以免把油脂渗掉。等饲料快干时,用手轻轻捻搓,令其松散,不要等于透后再捻搓,以免使粘在米料上的肉料脱掉分离。   (2)炒蛋米:先将500克小米或碎大米(玉米渣也可以)放在干净的炒锅内用温火炒一遍,炒到放出香味而不焦糊为止。然后将4个鸡蛋除去蛋清,把蛋黄打散,掺入50克肉粉或鱼粉,调匀后倒入米中,充分搅拌均匀,待有八成千时用手搓开,使之不成团后摊开晾干即可。   (3)小米蒸蛋:将500克小米用水洗净晾干,放入盆中,然后把4个新鲜鸡蛋黄掺进米中搅匀,摊平放入蒸锅内用猛火蒸熟。取出后搓散,然后再用文火烘干,或电烤箱烘干。   调制填喂雏鸟饲料的方法是,用100克新鲜鳝鱼肉泥,掺小川,泮画眉的重要依据,白眉羽有弯月状、扁担形、鹿角形、扫带形等多种形状;头有蛇头、虎头之分;尾有凤尾、楔尾之分;喙有钉、刀之分;腿有牛筋腿之说。好的画眉配上好的笼具别有一番乐趣。   画眉在繁殖季节能捕食很多林木害虫,是益鸟,应注意保护,合理使用这一鸟资源。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有斗画眉的传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有章法。斗画眉常分组打斗,强者为胜,败者出局,逐级升格,最终胜者为英雄斗鸟。

2. 碎米筛选机

一、碾米机带糠粉

在开始碾米阶段碾米机出现糠粉属于正常现象,因为开头的碾米机作用是开糙,无须要求过高精度。若整套流程下来打出的大米依然含有糠粉,说明筛选环节出现故障。

解决方法:缩小筛孔或更换筛子。

二、机器堵筛

大米设备发生堵塞故障主要原因有三点:1、进料量大,出料口小,出料口被米糠糊住。2、传动带打滑导致出料口米粒积压堵塞。3、米粒含水量高,粉尘与水气结合造成堵筛。

解决方法:1、调节进料量,疏通出料口。2、更换传动带。3、降低物料含水量。

三、米糠中含米

若筛网未损坏,可检查出料口压力是否过小,控制好压力,也不可过大,否则增加碎米率。若吸风量过大,用胶布适当堵住一小部分可解决。

四、碾米机电流不稳定

造成电流不稳的原因通常由这几种原因造成。1、进料口断料。2、机内进入异物。3、电机过载。4、电源线细电压低。

解决方法:1、均匀给料,防止断料。2、发现电流不稳时检查机内有无异物。3、适量降低碾米量,防止过载。4、更换合适的电源线,因为电机在低电压条件下电流要增加。

五、碾米精度低

主要由米刀磨损或进料过少或出料口压力过小造成。

解决方法:更换米刀,调节进料量。

六、机身振动

问题原因:机身固定不牢固,轴筒或带轮不协调。

解决方法:紧固地脚螺栓,调节轴筒或带轮使其两者平衡。

3. 稻谷筛选机

臼,过去大多数农村使用石臼杵米,然后通过筛、簸将谷壳(俗称米糠)与大米分离。

石碾,是用白石做的,是用来碾米另一种工具,通常在我国的北方使用,同样筛、簸将谷壳(俗称米糠)与大米分离。

碾米机,将稻谷一次碾成白米,谷壳(俗称米糠)与大米自动分离,抛光机、筛选机等同时配套使用,广泛适用于城市、农村的大米加工厂。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家和万事兴

4. 谷粒分离机

产品型号 4LBZ-172B(PRO888GM)

长(mm)(4615

宽(mm)2100

高(mm)2415

结构质量/使用质量(kg) 3350/3477

配套发动机 总排气量(L) 3.769

标定功率(kw) 66.1

燃油箱容量(L) 73

行走部 履带接地压力(kpa) 结构质量 19.7

使用质量 20.4

变速箱类型 机械变速+液压无级变速(HST)

最小离地间隙(mm) 204

割台部 收割行数(行) 5

工作幅宽(mm) 1720

脱粒部 脱粒滚筒(外径*长度)(mm) ɸ424*1000

筛选方式 摇动 鼓风 吸引 分离

谷粒处理部 粮仓容量(L) 1500

秸秆处理部 茎秆切碎器型式 悬挂式(切刀、切断长度:60mm)

作业小时生产率(hm2/h) 0.27~0.53

 

5. 大米分级筛机

是正品。

标准号全称Q/BBAH 0031 S-2018,是稻米油(米糠油)企业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稻米油(米糠油)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级、技术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以稻米原油(米糠原油)为原料,经过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工序,经过或不经过脱蜡、脱脂等工序加工而成的稻米油(米糠油)。

6. 米糠筛选机

【种植技术】 一、栽培配方 1、棉籽皮麦麸配方:棉籽皮82%,麦麸15%,尿素1%,石膏粉1%,过磷酸钙1%,料水比1:1.2~1.3。

2、棉籽皮玉米粉配方:棉籽皮82%,麦麸11%,玉米芯4%,磷肥1%,石膏粉2%,料水比1:1.2~1.3。3、棉籽皮酒糟配方:棉籽皮40%,酒糟38%,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4、玉米芯麦麸配方:玉米芯86%,麦麸11%,石膏粉2%,磷肥1%,料水比1:1.2~1.3。5、木屑棉籽皮配方:木屑42%,棉籽皮42%,麦麸14 %,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6、玉米芯豆饼粉配方:玉米芯88%,豆饼粉1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1.3。7、木屑麦麸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蔗糖1%,料水比1:1.2。二、栽培方式 由于猴头菇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使其栽培场地受到限制。北方地区栽培猴头菇宜在塑料大棚进行,菇农也可利用冬季蔬菜大棚、库房、山洞、室内等场地。建造塑料大棚,应选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环境洁净地方建棚。大棚规格:东西长20~25米(根据栽培规模大小确定),南北宽8米,北墙高2.8米,南墙高1.6米。墙体要厚以利保温,南墙每隔3米设窗口以利通风。棚内地面下挖0.5米,棚顶采用无滴膜覆盖保温,进行猴头菇栽培。1、瓶栽 一般选用750毫升菌种瓶栽培猴头菇,用料210克,出菇时菌瓶口向上或菌瓶横放出菇。2、袋栽 一般选用13厘米×2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37厘米×0.047厘米、17厘米×40厘米×0.047厘米的聚丙烯袋栽培猴头菇。袋栽猴头是河北省猴头栽培的技术特点。袋栽猴头产量高、品质好、储存期长。三、栽培管理 (一)配料 根据配方要求选料、配料。1、翻晒:配制培养基前,所用主料均应在太阳下翻晒3~5天。达到杀菌目的。2、预湿:有些原料,如碎玉米芯吸水速度很慢,应将其装入尼龙编织袋,压入水池中,湿透后再用。这项工作应在堆闷前4~5小时进行。3、拌料:棉籽皮配方拌料前先加辅料(麦麸、石膏粉、磷肥、玉米粉、蔗糖等)。方法是把麦麸、玉米粉、石膏粉、磷肥(打碎过筛)、豆饼粉等干辅料搅拌均匀,撒在主料堆上;再把蔗糖溶于少量水中,洒在主料堆上,随后仔细搅拌。可用搅拌机搅拌,也可用铁锨、耙子等人工搅拌。搅拌均匀后成堆,并盖以塑料薄膜,以防水分散失。拌料速度要快,最好于早晨气温低时进行,以防培养料发生酸变。培养料配制好后,要马上进行含水量检验,用手抓一把料紧握有一、二滴水珠下滴即可。提前预湿的原料控水后加入辅料,搅拌均匀后成堆,进行含水量检验,方法同上。(二)装袋 把塑料袋口张开,用手一把一把地把料塞进袋内。当装料1/3时,把袋料提起,在地面上轻轻抖动几下,用手将料向下压使料紧实。继之,再装料、再抖动、再压。装至满袋时,于袋口拳击数下,补充缺料,使袋料紧实无空隙。袋头留6厘米,捆口或加套环塞棉塞。13厘米×27厘米、17厘米×37厘米菌袋一头开口,17厘米×40厘米菌袋两头开口。栽培量大时一般采用机械装袋,缩短装袋时间,缩短了从拌料到灭菌的时间,有效防止培养料酸败。(三)灭菌 料袋灭菌可用高压锅,也可以用常压灶。其使用方法,已在前面作过介绍,这里着重讲常压灭菌注意要点。1、及时进灶 装袋完毕,要立即将料袋装进灭菌灶,并迅速加温开始灭菌。以防微生物繁殖,将物质分解,导致酸败。特别是高温季节,更应该注意这一点。2、合理叠袋 料袋进灶应叠放成一行一行,自下而上排放。行与行之间,袋与袋之间要留有一定间隙,使汽流能自下往上畅通,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灭菌不彻底。3、控制温度 进袋完毕立即旺火猛攻。上汽后,要注意放气,把冷空气排尽。排气后,使灶内温度尽快上升到100℃,做到中途不停火,不加凉水,不降温,持续灭菌,保持12~14小时。尔后将火埋住,焖24小时。灭菌过程中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并要注意锅中水位,勿烧干锅。(四)接种 无菌接种是猴头菇栽培生产中最关键、技术性强的一项工作,可在接种室或接种箱进行,接种室操作程序如下: 1、将灭菌后的袋送入接种室,用克霉灵杀菌剂进行喷雾消毒。当菌袋温度降至室温时才能接种。2、进入接种室前,工作人员要洗手,换消过毒的白大褂、帽子,换上拖鞋,带上菌种进入接种室。3、接种前工作人员要用70%~75%的酒精棉球消毒双手、消毒菌种瓶外壁,点燃酒精灯,通过火焰消毒接种工具,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打开菌种瓶,除去老菌丝。打开被接菌袋口,用接种工具将菌种迅速接入袋口内,然后封口。每瓶菌种可接30~35袋。(五)发菌管理 即菌丝体培养。菌袋进入培养室后,在适宜条件下,25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袋。为了使其顺利完成发菌,为高产优质打下坚实基础,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堆放菌袋 根据自然气温确定菌袋入培养室后的堆放方式。气温高时一般单层横排于架上,袋之间要有空隙,菌袋多时,也可取“井”字双层排放。气温低时可双层或多层排放。一定要根据气温的变化而灵活掌握。2、调节室温 菌袋初入培养室的1~4天,室温应调到24℃~26℃,以使所接菌种,在最适环境中尽快吃料,定植生长,造成优势,减少杂菌污染。从第五天起,随着菌丝生长,袋内温度上升,比室温高出2℃左右,为此应将室温调至24℃以下。第十六天以后,新陈代谢旺盛时期,室温以控制在20℃~23℃为宜。3、控制湿度 发菌期(8~9月),菌丝是依靠基内水分生产,不需要外界供水,所以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能达60%即可。阴雨天湿度大时,应开窗通风。但发菌需保证黑暗条件,通风宜在夜间进行。室内空气湿度大时,往往会使棉塞潮湿,导致杂菌滋生。4、查菌袋(菌瓶) 菌袋入培养室后3~4天,一般不宜翻动。7天后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和有否污染杂菌。一旦发现杂菌污染菌袋立即清出,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防传染。(六)出菇管理 菌袋经过20多天发菌培养,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即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始猴头菇的生长发育。此时应从如下方面加强管理: 1、进菇棚开口 常用的猴头菌出菇棚,有室内与塑料大棚两种。实践证明,塑料大棚比室内菇房生态条件好,生长快,菇健壮,还可避免畸形菇。两头开口菌袋进菇棚立体排放堆高8~12层,注意为防止菌袋发热,每两层菌袋放一层竹竿,并对菌袋起固定作用。菌袋有套环拔掉棉塞,或将袋口松开,换上直径4~5厘米的套环。一头开口菌袋进菇棚对头立体排放堆高8~12层,然后开口。菌瓶立体对头排放堆高8~12层,打开瓶塞。以增加通气量,促进原基生长。2、调整温度 菌袋进菇棚后,温度要调至14℃~20℃。在适宜温度刺激下,原基很快形成,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2天。菇棚内温度低于12℃,原基不易形成,已形成的猴头菇容易发红。温度超过23℃,子实体生长发育也缓慢,菌柄增长,菇体形成菜花状畸形。温度超过25℃,子实体会萎缩死亡。因此菇棚温度调整至适宜14℃~20℃是猴头菇栽培成败的关键。3、保持菇棚湿度 当菌袋进菇棚后,需要向菇棚空间、地面喷水,使菇棚相对湿度达到85%~90%,保持菌袋料面湿润,保证原基形成,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如果菇棚湿度低于70%,原基不易形成,已分化的原基会停止生长;如果菇棚湿度高于95%,加上通风不良会造成杂菌滋生,子实体腐烂。4、通风 当菌袋进菇棚后,注意菇棚通风换气,保持菇棚空气新鲜。通风少时,会出现畸形菇。通风多时应注意通风与保湿的关系,应先喷水后通风,保证菇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在85%~90%,保持空气新鲜,以利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5、光照 保持一定光照,子实体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200~400勒克斯光照,菇棚光照太强菇体发黄品质下降,影响价格。光照太弱原基形成困难或形成畸形菇。6、采收 猴头菌出菇是通过上述管理调整,保证最佳条件,一般从原基形成到采收需10~12天,猴头菇子实体成熟志:菇体色白,表面出现菌刺,在没有弹射孢子前适时采收。适时采收产量最高、品质最好。采收过迟,菌刺过长,孢子大量散发,子实体变得疏松,发黄,苦味浓,品质和食用价值均下降。7、补水保湿 第一茬菇采收后,随手将料面的残菇、碎清理干净。停止喷水3~4天,注意通风使菌丝体获得充分的新鲜空气,随后进行补水。注意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方面的管理,可获得三、四茬菇,生物学效率达80%~12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