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x射线无损探伤仪(X光无损探伤)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8 11:06   点击:15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X光无损探伤

焊缝探伤标准如下:

1.一级和二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2.一级和二级级焊缝不可以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的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3.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必须清除干净。

4.表面气孔:

一级焊缝不允许;三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二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技术意义上的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一般而言,标准文件的制定都经过协商过程,并经一个公认机构批准。

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

2. X光探伤检测

探伤评定执行GB 16357—1996 工业X 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国家标准。

其评定标准符号分别为:

1.RT(Radiographic testing射线检测)、

2.UT(Ultrasonic testing 超声波检测)、

3.MT(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 磁粉检测)、

4.PT(Penetrant flaw testing渗透检测)。

常用的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着色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等方法。

3. 射线无损探伤检测

X射线无损检测探伤仪技术参数:

  1、视场:φ80mm;

  2、分辨率:46ip/cm;

  3、输出屏亮度:〉6cd/cm2;

  4、大间距:300mm;

  5、管电压:65-80kv;

  6、管靶流:0.15-0.5ma;

  7、对比度:5%;

  8、灰度:7级;

  9、漏射线:<5mr/h;

  10、主机重量:6kg;

  11、功耗:50w;

  12、电源:220vac。

4. x光无损检测

人们常说的无损探伤(NDI)和无损检测(NDT)其实是一个东西,只是无损探伤是以前的叫法,新叫法更贴切了一些,现在国外很多都用NDE无损评价来替代了。

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坏工件或原材料工作状态的前提下,对被检验部件的表面和内部质量进行检查的一种测试手段。

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有:X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γ射线探伤、萤光探伤、着色探伤等方法。

5. X射线无损探伤

射线探伤的质量标准分为照相质量等级和焊缝质量等级两部分。

根据采用的射源种类及其能量的高低、胶片的种类、增感方式、底片的黑度、射源与胶片间的距离等参数,照相质量等级分为A、AB和B三级,质量级别顺次增高。即后者比前者分辨相同尺寸的缺陷时,透照的厚度大。锅炉压力容器的焊缝照相质量为AB级。

焊缝质量等级共分四级,Ⅰ级焊缝内缺陷最少,质量最高;Ⅱ、Ⅲ级焊缝内的缺陷依次增多,质量逐次下降;缺陷数量超过Ⅲ级者为Ⅳ、 Ⅳ级最差。

6. 无损检测射线探伤

焊缝探伤常用的检测方法: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液体渗透检测(PT)及X射线检测(RT)。

无损检测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

磁粉检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有:

1、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目视难以看出的不连续性。

2、磁粉检测可对多种情况下的零部件检测,还可多种型件进行检测。

3、可发现裂纹、夹杂、发纹、白点、折叠、冷隔和疏松等缺陷。

4、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和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焊接的焊缝,也不能检测铜铝镁钛等非磁性材料。对于表面浅划伤、埋藏较深洞和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和折叠很难发现。

7. 无损探伤射线

焊缝探伤一般指无损检测,包括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渗透探伤等。  无损检测的常规方法有直接用肉眼检查的宏观检验和用射线照相探伤、超声探伤仪、磁粉探伤仪、渗透探伤、涡流探伤等仪器检测。肉眼宏观检测可以不使用任何仪器和设备,但肉眼不能穿透工件来检查工件内部缺陷,而射线照相等方法则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器或设备来进行检测,既可以检查肉眼不能检查的工件内部缺陷,也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超声波探伤在无损检测焊接质量中的作用  1、探测面的修整:应清除焊接工作表面飞溅物、氧化皮、凹坑及锈蚀等,光洁度一般低于▽4。焊缝两侧探伤面的修整宽度一般为大于等于2KT+50mm,(K:探头K值,T:工件厚度)。一般的根据焊件母材选择K值为2.5探头。例如:待测工件母材厚度为10mm,那么就应在焊缝两侧各修磨100mm。

  

  2、耦合剂的选择应考虑到粘度、流动性、附着力、对工件表面无腐蚀、易清洗,而且经济,综合以上因素选择浆糊作为耦合剂。

  

  3、由于母材厚度较薄因此探测方向采用单面双侧进行。

  

  4、由于板厚小于20mm所以采用水平定位法来调节仪器的扫描速度。

  

  5、在探伤操作过程中采用粗探伤和精探伤。为了大概了解缺陷的有无和分布状态、定量、定位就是精探伤。使用锯齿形扫查、左右扫查、前后扫查、转角扫查、环绕扫查等几种扫查方式以便于发现各种不同的缺陷并且判断缺陷性质。

  

  6、对探测结果进行记录,如发现内部缺陷对其进行评定分析。焊接对头内部缺陷分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的规定,来评判该焊否合格。如果发现有超标缺陷,向车间下达整改通知书,令其整改后进行复验直至合格。

  

  一般的焊缝中常见的缺陷有: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和裂纹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对缺陷的性质进行准确的评判,只是根据荧光屏上得到的缺陷波的形状和反射波高度的变化结合缺陷的位置和焊接工艺对缺陷进行综合估判。

  

  对于内部缺陷的性质的估判以及缺陷的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大体总结了以下几点:

  

  1、气孔:

  

  单个气孔回波高度低,波形为单缝,较稳定。从各个方向探测,反射波大体相同,但稍一动探头就消失,密集气孔会出现一簇反射波,波高随气孔大小而不同,当探头作定点转动时,会出现此起彼落的现象。

  

  产生这类缺陷的原因主要是焊材未按规定温度烘干,焊条药皮变质脱落、焊芯锈蚀,焊丝清理不干净,手工焊时电流过大,电弧过长;埋弧焊时电压过高或网络电压波动太大;气体保护焊时保护气体纯度低等。如果焊缝中存在着气孔,既破坏了焊缝金属的致密性,又使得焊缝有效截面积减少,降低了机械性能,特别是存链状气孔时,对弯曲和冲击韧性会有比较明显降低。防止

  

  这类缺陷防止的措施有:不使用药皮开裂、剥落、变质及焊芯锈蚀的焊条,生锈的焊丝必须除锈后才能使用。所用焊接材料应按规定温度烘干,坡口及其两侧清理干净,并要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和焊接速度等。

  

  2、夹渣:

  

  点状夹渣回波信号与点状气孔相似,条状夹渣回波信号多呈锯齿状波幅不高,波形多呈树枝状,主峰边上有小峰,探头平移波幅有变动,从各个方向探测时反射波幅不相同。

  

  这类缺陷产生的原因有:焊接电流过小,速度过快,熔渣来不及浮起,被焊边缘和各层焊缝清理不干净,其本金属和焊接材料化学成分不当,含硫、磷较多等。

  

  防止措施有:正确选用焊接电流,焊接件的坡口角度不要太小,焊前必须把坡口清理干净,多层焊时必须层层清除焊渣;并合理选择运条角度焊接速度等。

  

  3、未焊透:

  

  反射率高,波幅也较高,探头平移时,波形较稳定,在焊缝两侧探伤时均能得到大致相同的反射波幅。这类缺陷不仅降低了焊接接头的机械性能,而且在未焊透处的缺口和端部形成应力集中点,承载后往往会引起裂纹,是一种危险性缺陷。

  超声波探伤在无损检测焊接质量中的作用

  其产生原因一般是:坡口纯边间隙太小,焊接电流太小或运条速度过快,坡口角度小,运条角度不对以及电弧偏吹等。

  

  防止措施有:合理选用坡口型式、装配间隙和采用正确的焊接工艺等。

  

  4、未熔合:

  

  探头平移时,波形较稳定,两侧探测时,反射波幅不同,有时只能从一侧探到。

  

  其产生的原因:坡口不干净,焊速太快,电流过小或过大,焊条角度不对,电弧偏吹等。

  

  防止措施:正确选用坡口和电流,坡口清理干净,正确操作防止焊偏等。

  

  5、裂纹:

  

  回波高度较大,波幅宽,会出现多峰,探头平移时反射波连续出现波幅有变动,探头转时,波峰有上下错动现象。裂纹是一种危险性最大的缺陷,它除降低焊接接头的强度外,还因裂纹的末端呈尖销的缺口,焊件承载后,引起应力集中,成为结构断裂的起源。裂纹分为热裂纹、冷裂纹和再热裂纹三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