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程测量全站仪实训心得
其实GPS是不能完全代替全站仪的,看完了就知道。总结一下就是,RTK无法在卫星信号特别差的地方使用,但是在一般的有卫星信号的地方,RTK效率会比全站仪高出数倍;全站仪虽然用起来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在小工程上还是挺实用的,尤其是房檐下等卫星难以接收到的地方,RTK几乎不能取代全站仪,
2. 工程测量实训感受
1、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应包括:施工图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检测、测量方案
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检验校正、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2、 施工测量前,应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施工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
1) 城市规划、测绘成果;
2) 工程勘察报告;
3) 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变更文件;
4)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 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
3. 工程测量水准仪和全站仪实训报告总结
职高测量课用全站仪
在进行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全站仪和水准仪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这两项内容作为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在测量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作为核心环节设置。然而,对当前实践中的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和调查发现,各中职院校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对于上述两项课程的设置存在差异,一些中职院校在课程开展的各项过程中,没有实现上述内容的教学。还有一些中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虽然设置了相关内容,但是没有条件帮助学生来实现实操仪器。
4. 全站仪测量实训心得800
全站仪是测量高程最快的仪器。
使用跟踪杆配合全站仪测量高程的方法越来越普及,使用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已经显示出了它的局限性。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一种新的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这种方法既结合了水准测量的任一置站的特点,又减少了三角高程的误差来源,同时每次测量时还不必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使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进一步提高施测速度更快。
5. 工程测量全站仪实训心得日记
跟着师傅干,踏踏实实学习。 但是师傅只能教你技术,关键在于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施工员的岗位职能,提高主观能动性,多想想怎么高效完成手中的工作,之前的施工流程能不能优化,怎么优化,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安排工程顺序,怎么和同事和工人们沟通。。。总之,多想多做,这样能更好融入工作氛围中。 不论未来职业规划怎么样,工地的实习经历还是很不错的,在工地面对的困难多了,就会更好的担当(曾经不小心砸了工地里的全站仪,好几万一台,师傅的云淡风轻让我十分感动:) 困难,就是拿来克服的,加油^0^~
6. 全站仪数字测图实训心得
一、建立平面控制坐标系:对每一个站在测前都应先确立使用何种平面控制坐标系,有条件的站应建立大地坐标系,无条件的站可建立测站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起始方位角以磁北为0度),以下介绍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测站如何测绘地形图
1、对于地形变化不太复杂的站。首先需在测绘地形图的范围内选择一个仪器站点并打上木桩,桩头钉上平头钢钉,对这一仪器站点的要求是:视线开阔,能看到测图范围内的大多数碎部测点。建立后视站点,其方法是在仪器站点上架好全站仪,将罗盘仪或指北针放在全站仪上,使全站仪视线与指北针的正北方向一致,将全站仪水平方向止动,在其视线前方一定距离的点位上打上木桩,桩头钉上平头钢钉。用四等水准测量上述两点的高程。
2、确定两站点的坐标。首先假定仪器站点的坐标,一般假定为:北向N(X)=10000.000,东向E(Y)=10000.000,其高程Z=测定值。测定后视站点坐标,其方法是先用全站仪测定两点间的平距,后视站点的坐标为:北向N(X)=10000.000+两点间的平距,东向E(Y)=10000.000,其高程Z=测定值。
3、在全站仪的内存中建立存储测量坐标的文件夹。将两站点的坐标编点号并输入至全站仪的该文件中(这里仪器站点编为1号后视站点编为2号)。建立存储文件夹与输入坐标的方法参照全站仪的使用手册。
二、野外测绘工作:一般采用草图测记法,需先绘出测区草图,将各碎部测量点上的点号记录在草图的相应位置上,并注记地物地貌。
1、建立测区图根点。如果测区较大一个仪器站看不完全部碎部,这时还应该建立多个图根控制点(支导点),在选定的点位上打上木桩,桩头钉上平头钢钉,并编号命名,如ZD1、ZD2…..等。
2、建站。因仪器型号不同其操作不大相同,下面以NTS352全站仪为例,首先将全站仪架在1号点上并对中整平,量出钉头至全站仪横轴中心的高度,测量温度、气压、凌镜高,一并输入到全站仪中,全站仪建站过程如下:按MENU键→F1→输入→“文件名”→回车→F1→输入→“1”回车(标识符可空)→▼→输入→“仪高”→回车→OK?是→记录?是。F2→输入“2”(此时应将全站仪对准后视点上的凌镜)回车→后视→回车→OK?是→测量→坐标→记录?否,建站完成。
3、测量。首先应测各支导点的坐标,其方法是将棱镜架在支导点“1”上并对中整平,将全站仪描准棱镜,并作以下操作。输入“点号”3→回车→输入“编码”ZD1→回车→测量→坐标。全站仪自动记录点号和坐标。此时支导点1在全站仪中存储的点号为3,其后每对准一个测量点时只需按“同前”键即可。如果长时间不操作全站仪退出测量菜单时,只需按以下操作即可。按“MENU”→F1→回车→F3即可从新进测量菜单。
4、外业测量注意事项。(1)全站仪不能在强光下长期工作应架太阳伞保护全站仪。(2)为了方便测量如果用多个棱镜同时测碎部时,其各棱镜高一定要一致,当某一测点需变棱镜高时,一定要从新输入该点的棱镜高,其方法是在测量菜单下用▼键将光标调到“镜高”按输入键、“输入镜高”回车即可,测完这点后一定要将镜高改回原值。(3)司仪人员要及时与草图记录人员沟通,校对仪器记录的点号是否与草图上记录的点号一致。(4)每建一仪器站时一定要弄清该站的点号、后视的点号,一旦出错所有在该站测的碎部点将全部报废,所以测站建好后要先测一个已知点的坐标,进行对比,如误差不大再继续进行测量。
三、数据传输:测量完一站后,必须把全站仪内存中的数据文件传到计算机中,才能进行地形图的绘制。传输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南方公司的专用传输软件“NTS”;一种是用CASS6.1绘画软件传输。不管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先在全站仪和软件上设置通讯参数,两方的通讯参数必须一致。
7. 工程测量全站仪实训报告
五等测量时规范要求视距只读直视 但实践中发现利用直返视读数比较能够发现错误和误差来源 经过正反镜指标差的验证 因上座到下座之间有调平螺旋...坐标丈量(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向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
8. 工程测量综合实训心得体会
长度与时间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根据双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要求,依托教材和课标,本节课我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结合教师精讲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对于长度、时间的基本单位,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结合身边物体的长度了解掌握长度和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对1mm、1cm、1min、1s等形式理性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能估测身边物体的长度,掌握估测的基本方法。对于长度与时间测量的工具使用采取学生参与活动,教学内容融入到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停表对身边物体如书本、座椅、脉搏进行实际测量,使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暴露出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通过学生实际的动手,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效果明显。对于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部分,针对学生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哪些是误差哪些是错误,总结误差和错误产生原因和区别,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求平均值)。对于长度特殊测量的内容,如硬币的直径,邮票的厚度等不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首先教给学生等量代替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尝试,使学生基本掌握棉线法,辅助法,累积法等基本测量方法,本部分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掌握。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应该是可以的。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矗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