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爪内径千分尺测量精度
千分尺当然是测量尺寸的量具,精度也是0.001,分辨率是0.0001,当然千分尺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也做了许多改进,所以还有很多专用的千分尺,但是都是以尺寸测量为主。
2. 三爪外径测量
三爪内径千分尺是利用螺旋副原理,通过旋转塔形阿基米德螺旋体或移动锥体使三个测量爪作径向位移,使其与被测内孔接触,对内孔尺寸进行读数的内径千分尺,测量面应为圆弧形,并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边缘应倒钝。
1、外观
三爪内径千分尺及校对环规的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测量面上不应有影响使用性能的锈蚀、碰伤、划痕、裂纹等缺陷。
2、材料
测量爪、塔形阿基米德螺旋体或移动锥体应选择合金工具钢或其他类似性能的材料制造,其测量面宜镶硬质合金或其他耐磨材料。
3、测量面
测量爪的测量面应为圆弧形,其圆弧形的曲率半径应小于测量下限的1/2。
合金工具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760HV1(或62HRC),不锈钢测量面的硬度不应小于575HV5(或53HRC)。
测量面的边缘应倒钝,其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0.20μm。
3. 三爪外径千分尺
1.内径千分尺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 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 n×0.01mm;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
4. 三爪内径千分尺型号及规格
量得直径后跟外径千分尺一样读数
5. 三爪内径千分尺的精度
千分尺精度的级别:
千分尺的制造精度级别分为0级和1级两种,其中0级精度最高。
补充千分尺(螺旋测微器)读数方法:
1、先读固定刻度
2、再读半刻度,若半刻度线已露出,记作 0.5mm;若半刻度线未露出,记作 0.0mm;
3、再读可动刻度(注意估读)。记作 n×0.01mm;
4、最终读数结果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动刻度+估读
由于螺旋测微器的读数结果精确到以mm为单位千分位,故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6. 三爪内径千分尺校准方法
先用千分尺校正游标卡尺的精度,然后再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测量工件的内孔时,用力不要过大。卡住内孔时,卡尺尺身要垂直于内孔的轴线,尺身要上下、左右轻轻的晃动,以使卡尺能够卡到孔的最大尺寸。这时,测量的内孔的尺寸才是正确的尺寸。
7. 内测千分尺和三爪内径千分尺
内径千分尺(INSIDE MICROMETER)是用于内尺寸精密测量(分单体式和接杆)。
常用的内径千分尺规格有:2-2.5,2.5-3,3-4, 4-5, 5-6, 6-8, 8-10, 10-12, 12-16, 16-20, 20-25, 25-30, 30-40,40-50是以mm为单位量度。
内径千分尺通常是接长杆式的,但也有单杆式的,不论接长杆式的还是单杆式的,其较小测量下限均为50mm。而小于50mm的内径千分尺一方面不易制造,另一方面难于使用,为了要解决小于50mm的内径测量,则由内测千分尺来弥补,内测千分尺的结构是内卡式的,其测量范围为(5~30)(或25) mm和(25~50) mm。
8. 三爪内径千分尺校准
如果你测量的孔要求比较高的话我建议你用内径百分表 ,因为它可以量出孔的椭圆和锥度相差多少.当然你也可以把百分表换成千分表那就更准了!但如果你对孔的椭圆和锥度要求不高的话就可以用3爪千分尺。
而内径千分尺用于内尺寸精密测量(分单体式和接杆)精度明显高于3爪千分尺。
1 正确测量方法
1)内径千分尺在测量及其使用时,必需用尺寸最大的接杆与其测微头连接,依次顺接到测量触头,以减少连接后的轴线弯曲。
内径千分尺
2)测量时应看测微头固定和松开时的变化量。
3)在日常生产中,用内径尺测量孔时,将其测量触头测量面支撑在被测表面上,调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侧的测量面在孔的径向截面内摆动,找出最小尺寸。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取出并读数,也有不拧紧螺钉直接读数的。这样就存在着姿态测量问题。姿态测量:即测量时与使用时的一致性。例如:测量 75~600/0.01mm的内径尺时,接长杆与测微头连接后尺寸大于 125 mm 时。其拧紧与不拧紧固定螺钉时读数值相差 0.008 mm 既为姿态测量误差。
4)内径千分尺测量时支承位置要正确。接长后的大尺寸内径尺重力变形,涉及到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误差。其刚度的大小,具体可反映在“自然挠度”上。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状所决定的刚度对支承后的重力变形影响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状的内径尺其长度 L 虽相同,当支承在(2/9)L 处时,都能使内径尺的实测值误差符合要求。但支承点稍有不同,其直线度变化值就较大。所以在国家标准中将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离位置时的直线度变化值称为“自然挠度”。为保证刚性,在我国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内径尺的支承点要在(2/9)L 处和在离端面 200 mm 处,即测量时变化量最小。并将内径尺每转 90°检
测一次,其示值误差均不应超过要求。
误差分析
内径尺直接测量误差包括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和一般测量所具有的示值误差,读数瞄准误差、接触误差和测长机的对零误差。影响内径尺测量误差,主要因素为受力变形误差、温度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