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计高程计算?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8-19 14:29   点击:20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设计高程计算?

泻药。

首先架好镜子。(如果镜子都不会架的话,自己回家玩儿蛋去,别搞测量了。)

计算方法就是:

后视加前视减设计高程,就是目标点和设计高程相差的高度。

水准点的高程加后视就是你的镜子的高程,你记住这点就行了。

倒水准点的话,自己琢磨。知道镜子的高程了,随便看个点,减了这个点的读数,就是这个目标点的高程。你在做个闭合辅一下,误差在半公分以内的话,就可以做水准点了。

我做了个草图,自己看。

二、设计高程与实际高程表示符号?

一般的测量工作中,常将地面点的空间位置用点的高程和点的平面位置表示。A点的绝对高程为HA,B点的绝对高程为HB,字母表示H 地面点空间位置是以地面点在投影平面上的坐标X、Y和高程H决定的

三、设计高程怎么算?

算法如下:

由:A点地面高程+A、B 间距×坡度比=B点地面高程; 竖距h=(A、B 间距)??/2R --R为竖曲线半

径;得:B点设计高程=B点地面高程+(-)竖距h --凹曲线时为“+”,凸曲线时为“-”。

根据上面的的公式即可计算出设计高程。

四、设计高程与地面高程怎么算高度?

设计高程减去地面高程等于高度。

五、设计高程大于地面高程时,为挖方路基?

如最近桩机打桩,23#设计高程79.88,也是绝对高程正负0。但是开挖地面高程比实际设计低1.08,地面高程78.80

六、水利工程有设计渠顶高程和设计底高程,怎么算开挖的高程,和回填的高程求专业人士解答?

很简单的加减法,题主莫慌。顶标高减去底标高就可以了。沟渠的顶标高或者底标高总会给出一项的,然后这个渠的深度是1800厘米,假设底标高是1.78(高程单位都是米),那底标高加上渠深就是顶标高了,顶标高就是3.58

七、设计高程是怎么得出来的?

一、设计高程指的是工程设计中对某点所要求达到的高程。

检测设计高程:

在工程设计时以某一点设为±0.00,然后以该点为基准点建筑物的相对标高值.为方便施工,在对设计标高阐述时,必须对该区域或系统的±0.00(相对于青岛附近区域黄海高程为±XX.XX米)加以说明,然后由测量人员以厂区控制桩的形式进行挂牌表述.

二、地面高程:地面某点的高程即称作地面高程。

检测地面高程:

(1) 准备工作:根据测区大小,用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方格网图一张,并将控制点成果表展绘控制点,仔细检查方格网及控制点展绘的正确性及精度,展绘的控制点都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地形测量。

(2) 地形测量:采用全站仪测绘法,将全站仪安置在测站上,输入仪器高,后视一个已知控制点,然后测定碎部点的坐标、高程。根据上述读数记录,绘图人员根据水平角、平距用量角器及比例尺在图上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计算出碎部点高程并注记(取位至0.01米)在该点旁,碎部点在图上密度达到2~3厘米有一点(即1﹕500比例尺在实地上每隔10米到15米跑一个点)。绘图人员及时将地物画出、地貌勾绘出等高线。注意工序之间互相协调配合。

(3) 地形图的拼接与整饰:在测图期间,绘图人员及时对所测量图幅进行清绘和整饰,先清绘高程及注记,后清绘地物,在清绘植被符号及等高线,同时与相邻图幅进行拼接。最后绘制图廓和填写有关图外注记。

八、桩基原地面高程低于设计高程怎么办?

如果桩基本身质量没问题的话,这个也不是问题,最后总是要在其上浇筑基础的,到时候砼一浇筑,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也不影响结构质量。

如果非要处理的话,凿毛桩头用高一个标号的砼补齐就行了,注意钢筋预留的长度要保证(一般是深入基础的)。

九、土建图纸上的设计高程怎么理解?

没个建筑物(构筑物)都有一定的高程。

高程是相对于我国黄海海平面的标高说的,设计高程是实际测量的。

其根据是我国的大地坐标系。

正负0是楼层的标高,只是为了在施工和设计上的方便。

十、涵洞的覆土深度和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有什么关系?

涵洞的覆土高度是指:涵洞盖板或管顶至永久层的高度,或者说是到路面的高度。

补充: 涵洞分为明涵和暗涵,明涵是指盖板顶到路面厚度值小于50cm,相当于在盖板顶上直接做路面。暗涵则是指盖板顶上覆土厚度不小于50cm。填土高度包含路面结构层厚度在内。涵洞设计属于涵洞施工前的前期工作,应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位置,方向,孔径,长度,出入口高程等进行设计。涵洞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由于单个小桥涵的工程数量不大,因而小桥涵位置一般是在路线走向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来选择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如路线遇大洼深沟。路线与河沟斜交太大等情况)才进一步权衡利弊,在不降低路线标准的条件下局部调整路线,使之从较好的桥涵位通过。涵洞是公路构造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与该公路的等级、使用任务、性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相适应,遵循了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于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设计时注意了满足行车、排水、净空等要求。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用户反馈
问题反馈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