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慧农业浇灌(智慧农业浇灌系统)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7 23:47   点击:22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智慧农业浇灌系统

       调整后的城市(镇)公共自来水,Ⅰ区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为0.12元/立方米,地表水标准为0.06元/立方米;Ⅱ区地下水水资源费标准为0.09元/立方米,地表水标准为0.05元/立方米。

       调整后的非农业用水水资源费,城市(镇)生活、绿化和公用事业等自备水源标准按城市(镇)公共自来水水资源费的2倍核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自备水源,Ⅰ区和Ⅱ区取用地下水的水资源费标准分别为1.2元/立方米、1.0元/立方米,地表水标准按地下水的50%核定;洗车、生产矿泉水、纯净水等行业自备水源地标准按城市(镇)范围内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4倍核定;水利工程非农业供水,Ⅰ区和Ⅱ区取用地下水的水资源费标准分别为0.5元/立方米、0.4元/立方米,地表水标准按地下水的50%核定。

2. 智能农业灌溉

智能灌溉的系统类型

总线控制灌溉

总线控制灌溉系统指的是,以总线控制为测控终端实现整个灌溉系统的控制。在总线控制灌溉系统中,每一个测控终端又是相对独立的,可独立进行园林需水信息收集、整合、判断以及基本灌溉等操作。先由各处测控终端采集植被需水信息,然后传至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后者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后生成园林灌溉参数,自动启动并调节灌溉系统进行灌溉。该系统还开设专家系统,可邀请相关专家结合系统存储的数据、植被实际生长情况等对园林灌溉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灌溉更为科学、直观与高效,使灌溉更加直观。相较于无线遥控,总线控制涉及范围更广,整体投资成本却更低,因此,应用价值极高。

无线遥控灌溉

无线遥控灌溉系统指的是以远程终端单元为信息中转站辅助灌溉的系统。具体来讲,是由远程终端负责采集植被肥、水需求信息,再通过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将信息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在进行信息分析后,通过远程操控完成自动化灌溉一系列操作。这一灌溉系统的最大的特点是融入了科技性与现代性,充分利用了 GSM网络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传输线少,而且后期养护投资较小,系统的整体投资成本不高,可普遍推广。

太阳能灌溉

太阳能灌溉指的是以太阳能作为启动能源将溪涧、地下水等水资源用于园林灌溉。太阳能灌溉系统主要由雨水探测器、太阳能电板组成,其中雨水探测器的功能为对有雨天气进行检测,若是检测到雨水天气则会自行将系统关闭。太阳能电板的主要作用为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泵动力,为电泵抽取水源提供动力。太阳能灌溉系统抽取水源后会将其输送至储水池中保存,再经上坡方位的洒水器实施灌溉,该灌溉系统多用于较为偏远,未接通自来水地区的灌溉中。

3. 智慧农田灌溉系统

智慧农业是发展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它与科学的管理制度相结合,让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实现综合、全面的应用,从而助推农业加速腾飞。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主要有:

(一)建立混合纵向一体化的链接机制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链合作企业的共同战略利益,使加盟产业链的企业都能受益,就必须形成一种长期合作博弈的机制来加强成员企业间的合作,使得成员企业能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种机制就是混合纵向一体化连接方式。

(二)建立“公司+农业园区+市场”的组织形式

在“公司+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中,公司是主导。确保园区的统一设计;生产标准的制定;投入物资(化肥、饲料等)的供应;技术指导;回收、加工、销售;品牌宣传推广;贷款担保公司的组织。

(三)建立“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链成功与否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而产业链的效益取决于“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其中品牌是终端产品实现价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没有终端产品的品牌溢价就没有整个链条价值的提升,风险就无法避免。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灌溉、智能施肥与智能喷药等自动控制方式,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因此这一模式被国家大力推广。初次之外,智慧农业也推动了农业的“三化”发展。

4. 智慧农业浇灌系统的目录

由于智慧农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下面就从各个细分领域中,介绍处于领先位置的智慧农业公司。

1,中粮集团

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

中粮集团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作为国际一流的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农业及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建立了农粮、食品、金融和地产四大主营业务。在全球化和业务多样化的背景下,中粮集团积极推动业务积极转型升级,在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2,北大荒集团

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北大荒土地资源富集,人均占有资源多,耕地集中连片,适宜大型机械化作业。基础设施完备,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体系,有效灌溉面积278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建成生态高产标准农田261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农业机械化率达99.4%,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模板和榜样。

3,托普云农

农业智能设备生产

优势产品:农业仪器,销售了百余种农业专用仪器和相关系统集成方案,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欧洲、东南亚,非 洲等地。在国内已形成系列产品最齐全、专业化程度最高、系统软件集成最丰富,并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农 业专用仪器研发、生产基地

4,大疆创新

植保无人机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DJI是一家专注于飞行器及飞行影像系统的技术公司,主流产品线包括:Ace One 系列工业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及地面站控制系统、WooKong-M 系列、禅思系列、筋斗云系列、Phantom系列一体化多旋翼飞行器等。

5,小马智农

智慧农业开放平台

智慧农业开放平台的研发,让每个想投身于智慧农业的公司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软件系统。开放平台的降低了进入智慧农业的成本,让普通的企业也能进入到智慧农业的领域中。

开放平台包含了智能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溯源系统、农业大数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入驻开放平台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软件系统,是一个服务企业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6,奥科美

农场云平台

公司以义田农场云产品服务体系为核心,以“义田帮手”农场管理SAAS产品为基础, 建立了义田4S生产标准化透明化管理体系,为农场提供生产、资源、商品化、采销存、质量追溯等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帮助农场降本增效;并聚集国内优质渠道商与义田农场对接,促进产销双方实现预定式和订单式销售。

7,益客集团

智慧养殖农场系统

益客集团成立于2004年10月,是中国领先的、成长速度最快的大型农牧食品集团之一,中国最大的禽肉供应企业之一,是集品种繁育、种禽(种鸡、种鸭)养殖与孵化、商品禽(肉鸡、肉鸭)养殖技术服务、饲料研发及生产、禽肉屠宰与加工、调理品、熟食商业连锁、农业物联网、行业大数据与分析、产业投资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型农牧食品企业。

8,慧云信息

人工智能识别病虫害

特色产品“耘眼”,快速确诊柑橘病虫害,可实现作物病虫害自动化识别、作物生理状态识别、作物产量快速预估、农药查询、农药复配方案可行性检测、智能推荐用药方案等。还有专家会诊,通过图片和文字的方式详细描述自己的问题,专家对问题一一回复,解答用户的疑难问题。

5. 智慧农业浇灌系统有哪些

1,四川都江堰

都江堰始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距今已经2200余年,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而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目前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

在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摩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长盛不衰。

2.广西兴安灵渠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水路运输的要道,也是当今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运河之一。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3.浙江龙游县姜席堰

姜席堰位于浙江龙游县,距今已有680余年历史,渠首自衢江支流灵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灌溉3.5万亩农田,并为县城区供水,灌渠沿线利用高差还修建有多处水能利用设施。

自建成以来,姜席堰历经近700年,其间遭遇的大洪水不下六、七十次,但堰身、坝体一直没有被完全摧毁,足以体现其在设计上的高超技术水平。

现龙游县正在复建石面桶堰,新建水情博物馆、姜席主题公园,加强堰神树保护,恢复重建堰神庙,重塑姜公席公神像。

4.湖北襄阳长渠

长渠(又名白起渠)西起南漳县的谢家台村,东至宜城市的赤湖入汉江,全长49.3公里。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都鄢城时,在蛮河武安镇立碣壅水、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是古代“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如今的长渠由战渠变为引水灌溉渠,至今仍滋润着沿线30万亩良田。

5.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

已有2000年历史的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中国首批19个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化揉合的历史遗存,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紫鹊界梯田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里没有一口山塘、一座水库,也无须人工引水灌溉,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令人叹为观止。

6.浙江诸暨桔槔井灌工程

桔槔井灌工程位于诸暨市赵家镇。古井主要分布在泉畈村、赵家村、花明泉等村周边,这里的桔槔提水井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这种最为古老的灌溉方式至今仍在泉畈等村使用,当地人现在还用提上来的井泉灌溉水稻和樱桃等作物,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

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一带隐藏着上千口古井。这些古井大都分布在村中近2000亩的古田畈中,构成了一个古井的世界。星罗棋布的古井密布如此,在全国也堪称一绝。

7.四川乐山东风堰

东风堰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衣江夹江段左岸,是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保功能的水利工程。东风堰流经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岩造像景区,与千佛岩风景区构成青衣江畔动静相宜的历史文化走廊,治水碑刻与石窟造像并存,传播了灌溉文明,深化灌溉文化的内涵。

8.浙江宁波它山堰

它(tuō)山堰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唐代太和七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

9.浙江湖州溇港

溇港是太湖流域一项可与四川都江堰、关中郑国渠媲美的古代水利工程,主要分布在太湖的东、南、西缘,共有34条,义皋港就是为数不多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溇港之一。

10.浙江丽水通济堰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

11.安徽寿县芍陂

芍陂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南,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12.陕西泾阳郑国渠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13.陕西汉中三堰

陕西汉中三堰,分别是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这三处古堰都是汉代修建的重要灌溉水利工程,已有2000多年的灌溉历史。经过历代多次改造,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灌溉和防洪效益,滋润着汉江以北的沃野千里。

14.江西吉安槎滩陂

槎滩陂位于江西省泰和县,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完善的古代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使得这座水利工程虽然历千年风雨,仍发挥着显著的灌溉效益,被专家称为“江南都江堰”。

15.宁夏引黄古灌区

宁夏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三面被沙漠包围,黄河流经这里虽然不足400公里,但却是这里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20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利用河道、地势的特点,兴修水利,实现了无坝引水和自流灌溉,渐渐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网。而这些水利技术的应用,也使宁夏成为自汉代以来,西北最古老、最大的人工灌区之一。

16.福建莆田木兰陂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区西南5公里的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是著名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全国五大古陂之一,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

17.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黄鞠灌溉工程地处福建宁德市,由隋朝谏议大夫黄鞠主持兴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工程分右岸龙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两个灌溉工程系统,骨干渠系长1万多米,灌溉面积两万多亩,具有农业灌溉、生活供水、水力加工等综合功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