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灌溉设备自动(自助灌溉系统)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1-16 12:31   点击:12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自助灌溉系统

技术创新促进了节水灌溉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智能灌溉系统能够基于土壤墒情、天气预报、作物耗水等情况进行灌溉自动监测、分析预报,实现定时、定量、定次的科学灌溉,在全国各地的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已经得到示范应用。

2. 自动灌溉系统

果园灌溉设备施肥就是通过灌溉系统为果树提供营养物质的过程,也有“加肥灌溉”、“水肥耦合”、“随水施肥”、“肥水灌溉”、“肥灌”等多种叫法。

灌溉施肥作为一种先进的肥水管理技术,可根据果树生长各个阶段对养分的需要和气候条件等准确地将肥料补加和均匀地施在根系附近,降低了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土壤对肥料养分的固定和大水漫灌以及过量施肥而引起的渗漏浪费和环境污染,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给根系生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适宜水分和养分浓度。

水肥同时供应,可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提高了肥料的利用效率,缩短了追肥时间,减少了施肥用工,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果实品质。一般在有灌溉条件的果园,将可溶性化肥通过施肥器注入滴灌或喷灌系统。

在旱地苹果园,可通过将化肥溶解成百分之0.1以下的化肥水,在树冠周围地下分3~4个点通过施肥枪直接注入或挖土灌入土壤。

3. 全自动灌溉设备

可调速移动喷灌机/温室自走式喷灌机主要功能特点

自走式喷灌机是将微喷头安装在可移动喷灌机的喷灌管上,并随喷灌机的行走进行微喷灌的灌溉设备。

自走式喷灌机是常用喷灌设备之一,行走式喷灌机主要有喷灌机、运行轨道、喷灌臂、微喷头、H型支架、供水软管、供电电缆、 控制设备、传感和接收设备组成。

自走式喷灌机的主要功能特点有:

1、自动返回功能

前进运行到端点位置时,能够自动返回。喷灌机可以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后再自动返回到起点,然后停止。随意设定起点、终点位置。自走式喷灌机的启动停止全部依靠磁感应型号控制,只要挪动起点、终点的磁铁就能改变喷灌机的运行行程。

2、可无级调速

喷灌机双方向运行速度均能在4-16m/min内任意设定。设定好适当的运行速度可以大|大地提高灌溉的效率,这种功能可为温室中不同的作物提供其各自所需的的水和肥量。

3、定时喷洒

设定好喷洒周期时间,喷灌机能够自动定时喷洒。

4、具有远程遥控功能

这一功能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通过遥控器,一个操作人员可以同时操作几台喷灌机。

5、遇障碍自动停车

运行途中遇到障碍物能自动停车,有效地保护了整个设备。通过中间过道时自动停止喷水,通过后自动开启。

6、可以设定连续喷洒

只要设定好连续喷洒的次数,以及每次喷洒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控制程序及状态都可以通过控制手柄设定,操作人员只要掌握控制手柄的设定方法,就能为不同作物设定好zui佳的喷洒程序进行作业了。安装有转移轨道的温室,一台小车可满足多跨的喷洒需求。

喷灌设备/喷灌特点/自动式喷灌机/智能喷灌

4. 全自动智能灌溉系统

锡林浩特广场的面积为22万平方米

锡林广场建成于1999年7月,位于锡林浩特市区南部,总面积22万平方米,恰好是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的一半。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广场(与呼伦贝尔成吉思汗广场并列),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环保型广场。

整个广场的设备、设施由六大部门组成:

一、铺装系统。花岗岩和彩砖铺装面积6.5万平方米。

二、照明系统。有各种灯具369盏。

三、喷灌系统。采用现代化全自动升降喷灌装置,覆盖全部绿地。

四、绿化系统。绿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广场内部、周部共种植各种树木2250株,2003年引进了大雪松、白皮松、油松等新树种。

五、音响系统。大功率调频音响覆盖整个广场。

六、工艺系统。广场建有下沉式广场、人工湖、彩色喷泉和园林小品等艺术景观。

5. 自动化灌溉系统

种植的韭菜采用滴灌的效果比喷灌好。

1.省水 :喷灌可以控制喷水量和灌水均匀性,避免地面灌时容易产生的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因而可以提高水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

2.增产 :喷灌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增加近地表层温度,夏季可降温,冬季可防霜冻,还可淋洗茎叶上的尘土,促进呼吸和光合作用,因而给农作物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3.省工 :喷灌可以实现高度的机械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尤其是采用自动化操纵的喷灌系统,更可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喷灌取消了田间的输水沟渠,减少了杂草生长,免除了整修沟渠和清除杂草的工作;喷灌还可结合施化肥和农药,也可节省大量的劳动。

4.省地 :喷灌管道输水,无需田间的灌水沟渠和畦埂,

6. 高效灌溉系统

智能灌溉的系统类型

总线控制灌溉

总线控制灌溉系统指的是,以总线控制为测控终端实现整个灌溉系统的控制。在总线控制灌溉系统中,每一个测控终端又是相对独立的,可独立进行园林需水信息收集、整合、判断以及基本灌溉等操作。先由各处测控终端采集植被需水信息,然后传至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由后者进行统一分析处理后生成园林灌溉参数,自动启动并调节灌溉系统进行灌溉。该系统还开设专家系统,可邀请相关专家结合系统存储的数据、植被实际生长情况等对园林灌溉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灌溉更为科学、直观与高效,使灌溉更加直观。相较于无线遥控,总线控制涉及范围更广,整体投资成本却更低,因此,应用价值极高。

无线遥控灌溉

无线遥控灌溉系统指的是以远程终端单元为信息中转站辅助灌溉的系统。具体来讲,是由远程终端负责采集植被肥、水需求信息,再通过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将信息传至中央控制系统,在进行信息分析后,通过远程操控完成自动化灌溉一系列操作。这一灌溉系统的最大的特点是融入了科技性与现代性,充分利用了 GSM网络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传输线少,而且后期养护投资较小,系统的整体投资成本不高,可普遍推广。

太阳能灌溉

太阳能灌溉指的是以太阳能作为启动能源将溪涧、地下水等水资源用于园林灌溉。太阳能灌溉系统主要由雨水探测器、太阳能电板组成,其中雨水探测器的功能为对有雨天气进行检测,若是检测到雨水天气则会自行将系统关闭。太阳能电板的主要作用为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泵动力,为电泵抽取水源提供动力。太阳能灌溉系统抽取水源后会将其输送至储水池中保存,再经上坡方位的洒水器实施灌溉,该灌溉系统多用于较为偏远,未接通自来水地区的灌溉中。

7. 自动灌溉装置

其实他喷射的是一个圆形的区域,圆心是这个喷射装置所在点半径R就是其射程:R=10m所以所喷灌的面积是圆的面积S=πR²=3.14×10²=314平方米

8. 自助灌溉系统的作用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为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它山堰

位于宁波市鄞县鄞江镇西南它山旁,建于833年(唐太和七年)。它山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皆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堰面全部用条石砌筑而成,堰身为木石结构,有逾抱大梅木枕卧堰中,历干余年不腐,被称为"它山堰梅梁"。修建它山堰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潮汐,使海水与江河分流,咸淡阻隔。江河水经过该堰分流两道:一支入月湖,另一支入鄞江和奉化江,灌溉千亩良田,化水害为水利。它山堰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同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1988年12月28日,国务院公布它山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国渠

郑国渠首位于泾阳县王桥乡上然村北的仲山西麓,其东有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

郑国渠首的两个渠口相距很近,很可能是为了便于引水分先后期开凿。郑国渠是我国战国时期继西门豹治邺建成漳水十二渠、秦蜀郡守李冰建成都江堰之后的又一大型水利工程,它从规划、设计、施工以及用洪用沙方面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我国古代水利史上的首创。

灵渠

灵渠,建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是跨越湘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湘桂走廊中心兴安县境内,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将海洋河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江,七分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都江堰

位于都江堰市区西1公里,是秦蜀郡守李冰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前后创建的一座运用水动力学原理,采用无坝引水建筑形式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选择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的岷江出山口与成都扇形平原顶端结合部作堰址,凿开玉垒山伸同江心的余脉,形成坚固的、水量可控制的宝瓶口引水口;在岷江弯道江心作鱼嘴分水堤,分水分沙;在鱼嘴分水堤与宝瓶口引水口之间构作飞沙堰泄洪道,自动泄洪排沙。都江堰三在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巧妙配合,联合发挥了分水、导水、壅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学的完整的调控自如的工程体系。都江堰创建以来,基本实现了水分"四六",外江泄走六成,既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防止灾害发生。都江堰水利工程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水利形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广大地域。这种工程形式展示了古代水利规划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被国外环境和水利专家誉为"亲自然和水利工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