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片机74hc595启动程序
sn74hc595n是一个典型的串行转并行芯片,主体部分由16个锁存器组成,左侧8个锁存器串联在一起,每输入一个串行时钟脉冲,锁存器的输出值向下进行一次移位,并通过SQH引脚输出。
右侧的8个锁存器有LATCH脉冲控制可以将左侧锁存器的输出锁存并通过芯片的并行输出引脚输出。
2. 51单片机74hc573程序
74HC573锁存器用于数码管显示通采用段选、片选共用同组并口驱式
驱数码管需要两信号段选信号片选信号段选信号固定8(于普通7段数码管)片选信号数量与数码管位数相同于8位数码管态扫描说片选信号要8根线仅仅驱数码管占用2组共16IO口非浪费
使用573锁存器占用8+2=10IO口其2用于控制锁存器使能另外8输信号先关闭控制片选信号573芯片锁存功能单片机输片选信号随启锁存论573输入端何变化输端都变原输入信号锁住再关闭控制段选573锁存功能输段选信号再锁存巧妙实现数据线复用让组IO口既输段选输片选
3. 51单片机74hc595程序
595 20mA没有问题的,CMOS电路驱动能力还可以。
接单片机的话其实1mA都足够了,单片机的IO口用作输入的话等效阻抗是很大的。如果驱动595一块单片机可以驱动100块以上的595(595串联方式) 它的输出电压就是你给它的电源电压,最好不要超过9V,通常标准的电压是5V,单片机和它通信的电平也是5V,实际上给它超过2.5V的电压它就认为是高电平了。
4. 单片机驱动74hc595程序
通过单片机IO控制扩展口,增加单片机IO口能控制的端口的数量。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300M的高速单片机。在单片机的I/O口不够的情况下,经常会需要扩展的设计,有两种方法,一是用并行输入/并行输出接口芯片扩展,如数据锁存器:74HC273,74HC373,74HC374,74HC377,74HC573等很多的,可以扩展多片。二是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的芯片扩展,如74LS595,74LS594,74LS596,74LS599等等,也很多的。这要根据需要选择哪种扩展方式和芯片。
5. 74hc165程序实例
工作原理:74HC165是八位并行输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两片74HC165串联在一起,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从KB-DAT读入串行数据,可完成对16位键盘数据扫描读取。
74HC165是一款高速CMOS器件,74HC165遵循JEDEC标准no.7A。74HC165引脚兼容低功耗肖特基TTL(LSTTL)系列。
74HC165是8位并行输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可在末级得到互斥的串行输出(Q0和Q7),当并行读取(PL)输入为低时,从D0到D7口输入的并行数据将被异步地读取进寄存器内。而当PL为高时,数据将从DS输入端串行进入寄存器,在每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向右移动一位(Q0 → Q1 → Q2,等等)。利用这种特性,只要把Q7输出绑定到下一级的DS输入,即可实现并转串扩展。
74HC165的时钟输入是一个“门控或”结构,允许其中一个输入端作为低有效时钟使能(CE)输入。CP和CE的引脚分配是独立的并且在必要时,为了布线的方便可以互换。只有在CP为高时,才允许CE由低转高。在PL上升沿来临之前,CP或者CE应当置高,以防止数据在PL的活动状态发生位移。
6. 74hc595与单片机连接
用单片机同时是不可能的,当然,时间间隔小到可以接受,跑几个任务,那也可以视为同时。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时,用FPGA/CPLD是可以完成的。话说回来,也许你的同时并不是说一定严格地同时工作,只是说一个单片机去控制四个步进电机,那就好办多了。一个步进电机,比如4相5线那种,4个IO口可控制一个,四个步进电机就要16个,驱动芯片用ULN2003即可。当然,如果你的IO口不允许使用这么多,那也可以通过串转并的方法,扩展IO口,比如用74HC595,三根IO口控制它,它可以级联,三根线可以控制很多片。一片为8位,两片就为16位,3片为24位 …… 只要加些三极管驱动那三根控制线,三个IO口可控制一串级联的74HC595,得到的扩展IO口,那是相当多的。我用三个IO口控制过5片74HC595,三个IO口一下子就扩展成了40个IO口!!!
7. 74hc595并行输出的程序
一、74595移存器数据移入时,15管脚---1管脚---2管脚---3管脚---4管脚---5管脚---6管脚---7管脚 二、数据输入时先输入高位,后输入低位 三、只有在 11 脚上升脉冲有效后,数据才会输出到 IO 口上,所以移位数据时不用担心在移位的过程中对输出会产生影响 四、12 脚上升脉冲移位数据,每个脉冲移位一次,即每次时钟脉冲后 14 脚的数据移位到 15 脚的缓冲器上,15 脚的数据移位到1脚的缓冲器上,依次移位。
。。
8. 74hc595 程序
1、51单片机的32个引脚不都全是IO,所以你能利用的io是小于32个的;
2、如果按照最简单、最原始的方式点亮LED,那么是1个io点一个灯,这个在你目前的需求下是不够的;
3、现在要用小于40个的io点亮40个灯,有两种方式:(1)使用扫描点亮,比如你有10个io,那么最多可以扫描点亮5行乘以5列,就是25个灯。你现在40个,那么可以用5乘以8=40个灯,也就是找办法找出5+8=13个io即可。(2)可以使用外设芯片点亮。这个芯片就多了去了,最原始学51单片机LED矩阵时,应该用的是74HC595。还有更省io的有个叫ET6220,这个是我前段时间刚用过的一个,你可以查一下具体资料。
9. 74hc595编程
1,单片机的一个引脚就好像水龙头,数据一位一位的发送,即像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滴,74H164就好像一个小碗,在接水,当接8滴水后刚好满了,这时就送给数码管喝掉。
2,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数码管要显示一个数据,需要同时用到8滴水,而单片机只能一滴一滴的出来,显然只要74HC164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3,单片机要发送一个8位(可更多)的数据,如果同时发,是并行传输,如果是一位一位的发,是串行发送,单片机发给74HC164显然是串行的,74HC164一下子把数给数码管,显然是并行的,所以74HC164起到由串行转到并行的作用。4,在单片机与数码管电路中,串行比并行转输的要慢,而且也多了一个串转并的器件,容易使系统不稳定,而且这玩意1块一个不便宜,但没办法,单片机IO口不够,所以要这样做。5,除了74HC64以外,其它的具有串到并的器件可以替代它,如74HC595要比164好多了。为什么呢?
10. 单片机74hc245
不就是电平匹配么?一定要用芯片?
我是搞研发的~我说说所有的电平转换方法,你自己参考~
(1) 晶体管+上拉电阻法
就是一个双极型三极管或 MOSFET,C/D极接一个上拉电阻到正电源,输入电平很灵活,输出电平大致就是正电源电平。
(2) OC/OD 器件+上拉电阻法
跟 1) 类似。适用于器件输出刚好为 OC/OD 的场合。
(3) 74xHCT系列芯片升压 (3.3V→5V)
凡是输入与 5V TTL 电平兼容的 5V CMOS 器件都可以用作 3.3V→5V 电平转换。
——这是由于 3.3V CMOS 的电平刚好和5V TTL电平兼容(巧合),而 CMOS 的输出电平总是接近电源电平的。
廉价的选择如 74xHCT(HCT/AHCT/VHCT/AHCT1G/VHCT1G/...) 系列 (那个字母 T 就表示 TTL 兼容)。
(4) 超限输入降压法 (5V→3.3V, 3.3V→1.8V, ...)
凡是允许输入电平超过电源的逻辑器件,都可以用作降低电平。
这里的"超限"是指超过电源,许多较古老的器件都不允许输入电压超过电源,但越来越多的新器件取消了这个限制 (改变了输入级保护电路)。
例如,74AHC/VHC 系列芯片,其 datasheets 明确注明"输入电压范围为0~5.5V",如果采用 3.3V 供电,就可以实现 5V→3.3V 电平转换。
(5) 专用电平转换芯片
最著名的就是 164245,不仅可以用作升压/降压,而且允许两边电源不同步。这是最通用的电平转换方案,但是也是很昂贵的 (俺前不久买还是¥45/片,虽是零售,也贵的吓人),因此若非必要,最好用前两个方案。
(6) 电阻分压法
最简单的降低电平的方法。5V电平,经1.6k+3.3k电阻分压,就是3.3V。
(7) 限流电阻法
如果嫌上面的两个电阻太多,有时还可以只串联一个限流电阻。某些芯片虽然原则上不允许输入电平超过电源,但只要串联一个限流电阻,保证输入保护电流不超过极限(如 74HC 系列为 20mA),仍然是安全的。
(8) 无为而无不为法
只要掌握了电平兼容的规律。某些场合,根本就不需要特别的转换。例如,电路中用到了某种 5V 逻辑器件,其输入是 3.3V 电平,只要在选择器件时选择输入为 TTL 兼容的,就不需要任何转换,这相当于隐含适用了方法3)。
(9) 比较器法
算是凑数,有人提出用这个而已,还有什么运放法就太恶搞了。
那位说的可以~但我分析你也不是非要芯片不可吧?尽量节约成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