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市沪东造船厂(上海沪东造船厂招聘)

来源:www.haichao.net  时间:2023-03-14 19:26   点击:172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江南造船厂与沪东造船厂是一家吗?

江南造船厂与沪东造船厂不是一家。两家船厂同属中国船舶总公司管辖,都属于船舶系统的军工骨干企业,江南造船厂是以生产大型军工与民用船舶为主,沪东造船厂是以生产中型军工和民用舶为主,沪东厂也可以生产大型船舶,江南厂是以生产航母和o55大逐为主,沪东T是以生产o54护卫舰为主。

二、沪东造船厂有多少员工?

沪东造船厂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核心企业,现有员工5000余名,年造船能力超过200万吨,年销售额达到130亿元人民币。公司主厂区分布在上海黄浦江下游两岸,占地100万平方米,码头岸线2600米。此外,公司还拥有上海长兴、崇明两大分段制造基地,以及上海东鼎钢结构有限公司等20多家投资企业,是中国唯一具有完整船舶配套产业链的造船企业。

三、全国最大内河船舶造船基地?

全国最大的内河造船厂基地是上海的沪东造船厂,沪东造船厂位于上海的黄浦江内,包括了长江口的穿沙岛,占地面积达到了20万平方米左右,年生产的传播吨位达到了20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位,而且造的都是远洋的大型油轮和集装箱船。

你对该回答满意吗?

四、沪东造船厂待遇怎么样?

沪东造船厂是中国船企领头羊企业,待遇在造船行业算中上水准。如果是工程师待遇高于同行20%左右,如果是一线工人待遇比同行高10%左右。我一朋友的老公在该企业工作。

五、沪东中华造船厂是央企吗?

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是央企。公司拥有一流的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2000多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开发力量强大。信息化管理手段先进。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子公司,2012年重组而成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五大造船中心之一。公司是既造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又造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和大型钢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上海东部的黄浦江两岸,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码头岸线2800米;拥有360X92米大型干船坞1座,700吨龙门吊2台,12万吨级浮船坞、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

六、沪东中华造船厂有多少年历史?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于2001年4月由原沪东造船厂与原中华造船厂合并重组成立,有二十年历史了。

七、沪东造船厂位于上海哪个区?

沪东造船厂位于上海崇明区的长兴岛上,长兴岛是目前上海造船工业和重工企业集中基地。长兴岛上除沪东造船厂还有上海江南造船厂等造船企业包括振华重工,长兴岛位于长江中下游东海入海口。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也是上海深水码头之一。

八、上海市沪东造船厂全称?

 全称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沪东造船厂。

于2001-06-22在上海市注册成立,属于制造业,主营行业为制造业,服务领域为办理母公司经营范围内的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沪东造船厂办公地址为浦东大道2851号

九、沪东造船厂主要?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